1. 首页
  2. 新能源技术
  3. 正文

【中科院化学所】制备柔性可穿戴太阳能电池

 2021-04-16 11:47:13  来源:互联网 
近年来,金属有机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以其优越的光电转换性能而受到广泛关注。基于钙钛矿材料平面结构器件的光电转换效率在短短几年时间取得重要突破,最高效率为22.1%。卓越的光电性能为其应用在可穿戴电子设备提供了可能。但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尚未能切实应用于可穿戴电子设备中,限制这一发展是因为当前柔性器件仍存在大面积重现性差和弯折性能衰减的问题。<?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下,中科院化学研究所绿色印刷院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宋延林课题组,在印刷制备钙钛矿晶体及电池器件方面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他们在喷墨打印制备钙钛矿电池器件取得突破,实现了相比传统工艺更环保的印刷制备方法。在喷墨打印钙钛矿单晶材料上取得进展,实现了印刷制备三基色钙钛矿发光单晶材料。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人员发现柔性钙钛矿器件中的界面层对钙钛矿层的生长和稳定性具有较大影响。研究通过纳米组装-印刷方式制备的蜂巢状纳米支架可作为力学缓冲层和光学谐振腔,从而大幅提高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和力学稳定性。研究表明,蜂巢状纳米结构可以有效释放器件弯折时产生的应力,并作为支架诱导钙钛矿薄膜结晶。同时,该结构作为光学谐振腔可对整个器件进行光富集调控,从而提高器件的光吸收效率。引入蜂巢状纳米支架后,所制备的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达12.32%。进一步研究发现,该电池具备优异的耐弯折性,可应用于柔性太阳能电池组件。该太阳能电池组件光电转换效率高、性能稳定,可广泛应用于各类可穿戴器件。研究为研发新一代可穿戴电子设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研究成果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杂志上。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蜂巢纳米支架的制备及可穿戴太阳能电源应用 信息来源:中科院化学研究所 编辑排版:中华新能源编辑部  

相关文章

  • 【科普视频】在夜晚发电的太阳能

    太阳能晚上咋发电? 请看“能知道|在夜晚发电的太阳能”。 视频链接:https://v.qq.com/x/page/z3215iux2xz.html - END - 欢迎点赞分享 来源:中国能建规划设计集团西北院

    标签:
  • 【科技日报】第三代太阳能电池效率显著提升

    据英国《自然·能源》杂志近日发表的最新研究,一组国际联合团队报告成功制造了钙钛矿/硅双层单片电池。在室外条件下,双面串联太阳能电池实现超出任何商用硅太阳能电池板的效

    标签:
  • 【光伏建筑】项目赏析

    长屋计划 安装时间: 2018年 装机容量:12kW 设计理念:从能源、生产、生活三个方面营造一个极具活力的青年集合共享社区。在节能上,“长屋计划” 利用光伏发电作为主要再生能

    标签:
  • 一种可充电锌空气电池

    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青年研究员王飞团队通过国际合作开发了一种可充电锌空气电池。日前,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科学》。 锌空气电池具有高理论能量密度、高安全性、低成本等优

    标签:
  • 【科技日报】微生物组让生物光伏系统发电能力创新高

    据媒体报道,为了提高BPV光电转化效率,中科院微生物所李寅研究组另辟蹊径,设计并创建了一个具有定向电子流的合成微生物组,来解决蓝藻直接产电活性微弱的问题,有望成为环境更加友

    标签:
  • 【国际资讯】新型有机光伏电池,可提高1.5倍转化效率

    日本广岛大学(Hiroshima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将各种聚合物和分子半导体混合在一起,作为光吸收剂,制造出了一种具有更高能效和发电能力的太阳能电池。这种太阳能电池被称为有

    标签:

热门排行

编辑推荐

扫一扫关注最新新能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