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新能源要闻
  3. 正文

国内汽车消费维权舆情研究报告:新能源汽车电池虚标问题突出

 2022-05-04 20:00:46  来源:互联网 

表1:汽车行业维权舆情的主要问题 来源: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

汽车维权舆情主要问题来源: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

3月17日,消费网联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中心、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发布《国内汽车消费维权舆情研究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国内汽车消费维权常见问题包括:质量问题、服务问题、虚假宣传、延迟交付。

《报告》收集了2021年国内汽车消费维权的舆情信息,评选出汽车厂商的顶级品牌。其中,“新能源车”相关消费者维权舆情数据127703条,“燃油车”相关维权舆情数据51757条。

新能源汽车国内主要品牌消费维权舆情问题比例

国内主要品牌新能源汽车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民意比例

《报告》表明,汽车消费维权舆情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首先,质量问题是舆论最多的。无论是传统燃油汽车,还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质量问题仍然是汽车消费维权的突出问题。传统燃油车的发动机变速箱、车身附件、电器等问题依然故障频发,成为维权的主要方面。新能源汽车受2021年4月特斯拉刹车失灵事件影响,各新能源品牌刹车系统相关维权舆论居高不下,车身附件和电器问题也多次被举报。

其次,虚假宣传问题突出。舆情数据显示,汽车虚假宣传问题突出,特别是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电池虚假标注,宣传高续航不现实,存在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的行为。

三是售后服务纠纷多。汽车售后服务一直是消费者投诉的热点问题。变相收费、推卸责任、服务态度差、售后服务不及时等各种问题给消费者造成了很大困扰。

另外,芯片问题影响明显。受全球芯片短缺的影响,汽车市场,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不时出现延迟。

汽车消费者维权的舆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一些厂家片面追求眼前利益,刻意控制成本,造成质量低劣等问题,影响消费者的驾驶体验,给消费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带来安全隐患。

其次,汽车是复杂的工业产品,消费者投诉的质量问题主要集中在发动机、变速箱、电池续驶里程、刹车系统等方面。这些问题专业性很强,很难证明。普通消费者往往很难证明自己的权利。

三是部分车型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行业规范还不够成熟。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无论是技术还是行业标准化,新能源汽车都处于发展阶段,相关政策也在逐步完善的过程中。一些技术指标和检测方法尚未达成共识。一旦出现问题,很难得到有效的证明和认可。所以消费者很难投诉维权。

最后,要进一步加大监管和处罚力度。汽车市场经过近十年的快速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法律体系。总的来说,汽车市场相关的法律体系是完备的,边界也是比较清晰的。关键是监管和处罚力度不够,导致一些违法违规或者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客观上纵容了一些不诚信守法的经营行为。

对此,《报告》建议:

首先,汽车厂商要增强责任感和安全意识。汽车产品关系到消费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生产企业必须高度重视汽车产品质量,确保生产销售的汽车产品符合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的要求,并有效提醒消费者注意事项和安全风险。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应如实告知消费者车辆的实际续航里程、充电速度及影响因素,避免后期产生纠纷。汽车销售企业应当诚信对待消费者,不强制捆绑销售,不进行虚假宣传,诚实守信,杜绝欺软怕硬、欺骗误导、违规收费等行为。

其次,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和处罚力度。建议有关部门对汽车销售领域消费者反映的变相涨价、隐性收费、强行搭售、虚假宣传、车辆安全等突出问题加强监管,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市场秩序,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引导和规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推动电池技术和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

此外,消费者也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消费者应注意保留购车、保养等相关凭证,并向商家作出关于退还购车押金、保险押金的口头承诺。

要格外留心,注意留存定金或押金收据,必要时对商家的口头承诺进行录音,主动争取签订纸质的定金或押金退还协议。主动学习汽车消费知识,对车辆的使用说明书要仔细阅读,对三包的范围和易损零配件的质保期限要详细了解。培养良好的驾驶习惯,定期维护保养,只有懂车,才能在发生纠纷时更好地维权。(节选自《国内汽车消费维权舆情研究报告(2021)》)

相关文章

热门排行

编辑推荐

扫一扫关注最新新能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