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汽车快讯
  3. 正文

比亚迪VS宁德时代,中国动力电池双巨头的终极对决

 2021-04-21 08:00:31  来源:互联网 

方壳动力电池电芯在中国的普及率一直很高,国内的动力电池生产企业中,比亚迪、宁德时代都是方壳电池路线的典型代表。2017全年,二者瓜分了超4成的市场份额。如果说这几年动力电池行业将迎来大洗牌的话,那么比亚迪和宁德时代这两个头部企业的“明争暗斗”,将会是行业内最引人注目的事情。

比亚迪,宁德时代,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

两家企业瓜分超4成份额

我们之前测经测算过2017年国内几大动力电池企业的产品装机量,也就是实实在在装在车上的电池量。从总量上看,比亚迪和宁德时代这两家企业瓜分了全国约44%的市场份额。

比亚迪,宁德时代,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

2017年全国动力电池企业装机量(GWh)排行

这个数据是根据汽车销量反向计算得出,而且只计算国内市场,并且没有考虑库存和运输在途的产品,与企业公布的产销数据可能略有出入。

比亚迪,宁德时代,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

2017年宁德时代新能源乘用车电池供应格局(KWh)

比亚迪,宁德时代,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

2017年宁德时代新能源客车电池供应格局(KWh)

从供应格局来看,2017年宁德时代给北汽新能源和宇通客车供货最多,这两个企业分别是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和商用车的佼佼者,“新相好“上汽集团则在宁德时代的甲方名单中处于第三位。

单从供应量分析,宁德时代的多方联合已经超越了比亚迪的自给自足。2017之前,比亚迪一直稳坐国内第一的位置,现在却不得不将宝座让给宁德时代,这也是自产自销、内部供应的结果之一。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越成熟,产品竞争就越激烈。尽管比亚迪的整车产品有着不错的销量,但是仅凭一己之力对抗整个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明显是不可能的。

比亚迪,宁德时代,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

2017年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动力电池供应量对比(未包含专用车)

目前为止,两家企业的动作都十分频繁。无论是拼产能、拼技术还是拼成本控制,比亚迪与宁德时代之间必有一战。

产能:宁德时代略胜一筹

截止2017年底,宁德时代的总产能为17.09GWh,而新版招股书中显示,当湖西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达产后,宁德时代将新增产能24GWh,总产能将达到41.09 GWh。

虽然宁德时代拟为“湖西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募集资金89.2亿元,但是新增产能却需要36个月(2020年左右)才能完成建设。

同期,比亚迪动力电池的总共产能为16GWh,其中磷酸铁锂电池占9GWh,三元锂电池占7GWh。当然,比亚迪为了扩充产能,也在青海新建了18GWh的三元电池生产基地,预计2019年中旬正式投产。这样一来比亚迪规划产能将达到34GWh,磷酸铁锂电池占9GWh,三元锂电池占25GWh。

短期内,比亚迪会占据一些产能的优势(毕竟2019年就能扩产),但长期来看,宁德时代的总产能将略胜比亚迪,高出23%左右,只不过宁德时代的新建产能需要将近3年的建设周期。

不管怎样,这两家龙头企业的产能已经远远超过《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17年征求意见稿)中8GWh的要求,同样这种体量也是其他竞争企业所无法比拟的。

技术水平:棋逢对手

通过对比企业能够大规模量产的三元锂方壳电芯的能量密度,我们可以发现比亚迪和宁德时代在技术水平上几乎没有什么差距。

2017年,宁德时代大批量供货的方壳电芯能量密度在190~210Wh/kg之间,到2018年底很可能提升至了210~230Wh/kg。相比之下,2018年底比亚迪将大规模量产220Wh/kg的方壳电芯。

至于中期的技术路线,比亚迪和宁德时代则是一致的:研发高镍三元材料为正极、硅碳复合物为负极的锂离子动力电池。采用高镍三元材料为正极,再搭配石墨负极可以使方壳电芯能量密度提升到260Wh/kg,而硅碳复合物负极则是突破300Wh/kg的关键。

不过实现这一愿景必须建立在成熟的硅碳材料产业链基础之上,比亚迪相关人士透露,目前硅碳复合物供应链还不能稳定供货,这是电池企业比较担心的。

对于固态电池,两家企业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资金进行研究。然而,2025年之前未必能大规模量产,毕竟锂离子电池注液工艺非常成熟,在业内已经被广泛运用,而固态电解质的添加工艺还没有成型,业内基本认定在十年以后才有可能能实现固态电池的商业化。

定价优势:价格战一触即发?

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数据显示,2017年底动力电池价格较2017年初下滑20%~25%: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组价格从年初的1.8~1.9元/Wh下降到年底的1.45~1.55元/Wh;三元动力电池组价格从年初的1.7~1.8元/Wh下降到年底的1.4~1.5元/Wh。

在新版招股书中,2017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系统的销售单价为1.41元/Wh,单位成本为0.91元/Wh,毛利率35.25%。与整体市场行情相比,宁德时代在电池售价上还是比较有优势的。而随着产能的扩展,未来的产品价格也会越来越低。

同样,比亚迪的内部人士表示:

“比亚迪给出的价格非常有竞争力,比市场平均价格略低。我们的成本控制做的很好,同一时期我们的成本低于其他公司。”

至于具体对外销售的价格,知情人士表示无法给出准确的数字,“每个厂商的条件不一样(产品类型、采购数量和出价等),合作关系也不一样(内部采购价格比外部低),不能一概而论。”

2020年实现动力电池系统1元/Wh的售价,这是所有电池企业共同的努力目标。不过从现在整车厂释放的信号来看,1元/Wh的售价依然不算低,将动力电池系统售价做到在0.8元/Wh左右,甚至更低,这样的企业在未来才更有竞争力。

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在定价上占据一定优势,随着产能的扩充,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差距将会逐渐拉大。如果二者为了抢占市场掀起价格战,那么这一波AOE必定会波及很多相对弱势的企业。

战略动作:合资上市VS拆分自己

这场无烟的战争中,宁德时代已经表明了自己的姿态。

2017年,时代上汽动力电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时代上汽)和上汽时代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汽时代)的成立只是宁德时代的前奏。

前一家公司由宁德时代当家,主要是研发动力电池电芯;后一家公司则是上汽当家,负责电池的模块和系统开发。

至此,宁德时代已经傍上了上汽的大腿。

2017全年,上汽集团新能源乘用车(不包含合资)销量达4.4万辆,仅次于比亚迪和北汽新能源。而2020年上汽集团将力争实现60万辆的销量目标,如果按照一辆车40KWh的电池装机来保守估算的话(荣威ERX5电池容量48KWh),60万辆就是24GW。若上汽集团真能实现这个目标,届时其电池需求量几乎占宁德时代总产能的6成,这将在今后为宁德时代带来供源源不断的订单。

宁德时代最新的推算估值约1,312亿元,一旦成功上市,自身实力更会进一步加强,我们将见证一个中国本土电池巨鳄的诞生。

比亚迪,宁德时代,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

比亚迪绝对不甘于落后。

比亚迪动力电池业务拆分方案已经获得高层通过,只等下一步公告,这是最新的消息。而比亚迪的知情人士是这样说的:

“去年公司开始调整对外策略,以前都是集团内部供应,现在鼓励电池业务走出去,后面电池也成立了独立的事业群,鼓励多去接外部的订单,后面可能还要从集团剥离出来,成为独立公司。以后可能会逐渐演变成以外部客户为主,当然内部客户也会保持。”

至于其他企业的采购意愿,我们之前也曾经调查过 5家新造车势力,除了一家车企因为性能电芯和车型、定位不匹配等问题表示目前不会采用比亚迪动力电池外,其他4家都表示,只要性价比上有竞争力,愿意与比亚迪就电池业务展开合作。

某家从事乘用车动力电池系统业务的企业CEO透露,公司目前已经与比亚迪就动力电池业务部分展开合作谈判,他认为比亚迪是动力电池领域最有发展前景的企业之一。

我们可以这样预测,只要产能够用、稳定供应,同时价格和技术水平都占优势的话,外部企业对比亚迪的采购意非常明确。

“现在情况很好,与国内外厂家都有半年左右的接触,反响很好,比较认可我们的技术与产能。但是产品的认证还需要时间,2019年外部的市场销售就会体现出来。”

如果2019年比亚迪能正式向外部供应动力电池的话,那么在2018年很可能公布公司的业务整组计划。

结语

现在方壳电芯在国内风头正劲,但是在研发方面,针对方壳、圆柱和软包这三种不同体系的电池,企业必然会有不同程度的涉及。从2017年前三季度国内动力电池的投资扩产项目来分析,加码动力电池投资的要么是已经有一定规模的企业,要么是有大资本支持的新面孔,规模较小的电池企业扩产步伐明显放慢。在这个节骨眼上,如果还有资本想入局动力电池行业的话,要么绕开宁德时代和比亚迪(比如选择其他封装体系),要么加入二者的阵营。

截止2017年底,全国已经有140多家(含在建)动力电池企业,在产能、技术水平和价格等层面上,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的头部优势已经非常明显。其他依靠同类产品的竞争企业如何在夹缝中生存,则须要好好掂量一番。


相关文章

  • 比亚迪VS宁德时代,中国动力电池双巨头的终极对决

    比亚迪VS宁德时代,中国动力电池双巨头的终极对决无论是拼产能、拼技术还是拼成本控制,比亚迪与宁德时代之间必有一战。

    标签:
  • 特斯拉Autopilot 2.5主板亮相 功能、冗余及计算能力均有提升

    特斯拉Autopilot 2.5主板亮相 功能、冗余及计算能力均有提升据外媒报道,网上公布了特斯拉最新款Autopilot (2.5)车载计算机主板的照片,该设备被用于该公司旗下的Model 3、Model S和Model X车型中。Autopilot 2.5完成了首次硬件设备升级,该款硬件的真容直到近日才曝光。该款产品的最大特色在于新款二级GPU,可提供更为强大的计算能力及冗余。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表示,特斯拉将尝试使用原始套件来实现完全自动驾驶。若无法实现的话,将会对车载计算机进行重新升级改装

    标签:
  • 美国两研究机构研发锂空气电池 或延长电动车续航里程数

    美国两研究机构研发锂空气电池 或延长电动车续航里程数盖世汽车讯 据外媒报道,研发人员设计了新款锂电池,其电能或将比当前锂电池高了5倍。据《Nature》期刊报道,该设计利用锂与空气中提取的氧气发生反应,在电池阳极上覆盖了一款薄薄的碳酸锂、非晶碳涂层,该结构有助于锂离子的流动,同时阻隔体积较大的氧分子及二氧化碳。该研究团队还研发新款电解液,其采用了一款名为1-乙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的离子溶液及二甲亚砜,详见正文。

    标签:
  • 福特马恒达深化合作 共同研发SUV和电动车

    福特马恒达深化合作 共同研发SUV和电动车盖世汽车讯 当地时间3月22日,福特汽车宣布与印度马恒达集团签署谅解备忘录,以强化双方的战略联盟关系,

    标签:
  • KULR成为NREL及NASA内部短路装置的独家制造商及分销商

    KULR成为NREL及NASA内部短路装置的独家制造商及分销商据外媒报道,KULR Technology与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签订协议,负责专利产品——内部短路(ISC)设备的独家制造及分销,该设备可预判锂离子电池内的电芯故障,提升电池研究难度并提升其安全性。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SA)开展了多项实验室测试,该测试采用了KULR Technology提供热失控屏蔽,该款轻薄的热屏蔽可将锂离子电池电芯与邻近的故障电芯隔断。

    标签:
  • 英菲尼迪将于明年测试Q60 Black S混动版F1赛车

    英菲尼迪将于明年测试Q60 Black S混动版F1赛车据外媒报道,英菲尼迪计划将真正的F1混动技术应用到旗下Black S的旗舰车型中,新款车型或将于2020年上市。去年,英菲尼迪宣称,该公司将在改版Q60小轿车将采用高输出混动技术。新款双模式混动版Q60的百公里加速时间不足4秒,比当前车辆的4.8秒提升了近1秒。该款新车的动态性能测试预计将于今年11月启动,雷诺F1车队驾驶员Nico Hulkenberg将参与该车辆的研发,详见正文。

    标签:

热门排行

编辑推荐

扫一扫关注最新新能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