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新能源政策
  3. 正文

“金太阳”工程将正式退出光伏舞台

 2021-04-05 10:53:49  来源:互联网 
  “金太阳示范工程”是国家2009年开始实施的支持国内促进光伏发电产业技术进步和规模化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项政策。   2009年7月21日,财政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决定综合采取财政补助、科技支持和市场拉动方式,加快国内光伏发电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实际2009年批复装机容量约300MW,财政补贴近50亿。2010年补贴政策有所调整,采取同时补贴建设单位和设备供应商的办法,对组件和逆变器设备供应商集中招标,其中组件单位中标3家,逆变器厂家中标8家,对于建设金太阳工程项目,业主向中标企业购买设备时国家补贴一半,另外国家对业主单位每瓦补贴4元钱建设费。2011年采取定额补贴9元钱,后来组件价格下降,调整为8元钱每瓦。2012年定额补贴7元钱每瓦,后降至5.5元每瓦。   昨日,记者获悉,自2013年开始《太阳能光伏金太阳示范工程》不再进行新增申请审批。此举表示金太阳工程正式退出中国光伏发展历史舞台。未来中国将实施集中式光伏与分布式光伏两种度电补贴方式。根据最新的发改委《关于完善光伏发电价格政策通知》的征求意见稿,集中式光伏补贴0.75-1元/千瓦时,分布式光伏发电电价补贴为0.35元/千瓦时,补贴资来源于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   大型光伏发电标杆上网电价,如下:   Ⅰ类资源区:0.75元/千瓦时,包含地区:青海海西、海北、果洛、玉树;   Ⅱ类资源区:0.85元/千瓦时,包含地区:新疆、宁夏、内蒙古、青海西宁、海东、海南、黄南、甘肃嘉峪关、武威、张掖、酒泉、敦煌、金昌、四川阿坝、甘孜、云南丽江、迪庆;   Ⅲ类资源区:0.95元/千瓦时,包含地区:北京、天津、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承德、张家口、唐山、秦皇岛、山西大同、朔州、忻州、陕西榆林、延安、云南省除二类地区外的其他地区,甘肃省除二类地区外的其他地区;   Ⅳ类资源区:1元/千瓦时,包含地区:除前面的Ⅰ、Ⅱ、Ⅲ类地区外的其他地区。   尽管开年以来市场形势有所回暖,但国内光伏企业绝未到可以高枕无忧的地步——资金链的紧绷和严酷的融资环境将持续考验着光伏企业的承受力。目前包括国开行在内的国内多家银行已基本确定今年将收紧对光伏企业的放贷,后者未来很可能选择走电站资产证券化这条融资渠道。   “银行抽贷的迹象现在已经很明显。”市场分析人士表示,包括国开行在内,各大银行都会限制对光伏电池行业的新增贷款。这意味着即便是大型光伏企业,也可能遭遇融资瓶颈而不会全部得以保存,未来更将考验企业自身的盈利能力。   光伏企业现在的实际困难在于资金链紧绷和产品积压。为此,企业试图通过参与下游光伏电站的建设,进而转卖电站获取盈利,让资金重新流动起来,同时消化大量库存。   “但由于上网电价补贴细则和年限等政策并未出台,加之对电站质量的疑虑,国内的光伏电站出售环节并不成熟,保险、基金等资本市场有实力的潜在电站业主,还在徘徊与观望。另外,进入光伏电站需要不菲的投资,对民营企业而言这也是巨大的压力。”业内人士指出,光伏电站资产的证券化将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由于太阳能光伏电站一次性投入大、收益期长,但收益相对固定,这一特点非常适合证券化操作。为此,业内正尝试对已建电站实现资产证券化,未建电站则开展金融租赁。   银行贷款、IPO募资和上市公司再融资是中国企业此前最熟悉的三种传统融资渠道。但受到项目回报率低、资产负债率高、融资成本高等种种问题的局限,上述融资渠道经常受阻。因此,实体经济中的项目投资回报率无法畅通地传导至投资人,风险也有叠加。而资产证券化过程将项目直接关联至投资人,项目风险打包整合独立管理,实现风险收益相对透明与可控,风险并不会在融资人主体上叠加,从而降低融资成本。   “对于目前炙手可热的光伏电站市场,只有将光伏电站的交易属性明朗化、清晰化,才会吸引更多的资本进入。如果发行太阳能发电项目的证券,便可作为金融商品出售给个人及企业,借此筹集资金,但售电的收益肯定会流向投资者手中。”上述业内人士说。   随着政策的完善和市场的推动,光伏电站资产证券化必将成为光伏产业的发展趋势,也将推动光伏电站走向成熟的资本化和市场化运作。   春节过后,一系列利好因素令国内光伏市场升温,相关A股和中概股也迎来开门红。但是,在决定光伏市场能否规模化启动的关键因素——电价补贴政策上,近来的政策动向却显示出要大大低于市场预期:分布式光伏补贴额度拟定于0.35元/度,大型地面电站上网电价也将从此前的1元/度下调至0.75元/度。业内普遍认为,国内光伏电站投资内部收益率降低将导致电站建设大幅迟缓。   分析认为,从光伏行业整体现状看,国内市场启动将低于预期,以欧美为主的海外市场短期内仍将无可替代。预计今年二季度,国内光伏制造业市场或再次陷入“冰冻期”。   补贴政策低于预期   去年下半年以来,光伏行业陆续收获来自政策及产业层面的一系列利好,包括多部门发布光伏产业扶持政策、产品价格企稳回升、电网不断释放善意带来终端市场需求释放预期等。市场情绪随之高涨,据wind数据统计,32只A股光伏发电概念公司中,有25只从年初以来股价均出现不同程度上涨。其中向日葵、海润光伏等龙头涨幅超过20%。业内普遍认为,国内光伏行业出现回暖迹象。   不过,慢慢燃起的市场激情可能很快被冷水泼灭。近日《关于完善发电价格政策通知》的征求意见稿在业内流传,核心内容为大型地面电站将根据光照条件分成四类区域,分别实行0.75-1元/千瓦时的标杆上网电价。而分布式发电的电价补贴为 0.35元/度。该文件如果最终发布,则意味着市场预期被大打折扣。此前业内预计,地面电站1-1.15元/度的统一标杆上网电价会继续执行,分布式电站补贴将达0.4-0.6元/度。   “如果真能按此政策执行,分布式光伏电站开发投资预期得以明确。例如投资回报周期普遍可定为20年,这是积极的一面。”Solarbuzz资深分析师韩启明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不过按照1元/度上网电价投资地面电站的内部收益率为 10%左右来对比,0.75元/度则受益率将降低1到2个百分点。   而更为重要的是,此前被广泛看好的分布式光伏市场可能因为补贴额度过低而难以规模化启动。民生证券研究报告指出,按照9%的内部收益率,则电站持有成本需从现在的10元/瓦下降30%至7元/瓦左右。尽管电站成本降低大势所趋,但对于深受行业不景气和库存严重拖累的光伏企业来说,短期要实现30%成本下降恐难以实现。 

相关文章

热门排行

编辑推荐

扫一扫关注最新新能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