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新能源要闻
  3. 正文

从气荒加剧看中国落后的能源安全观

 2021-04-08 18:25:22  来源:互联网 

  落后的能源安全观念导致改革滞后,间接导致了气荒的再次造访。

  在不同场合,专家们纷纷谈能源安全话题,当然你可以想到,所谓的能源安全,就是石油的供应问题,因为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达到了65%,因此如果发生战争,马六甲被封锁,运送石油的咽喉就会被卡住,我国的石油安全就会成问题。一直以来,这套理论从教授传给学生,从媒体传给大众,被奉为一成不变的真理。

  然而,很少人会去思考,为什么马六甲会被封锁?又会被谁封锁?即便封锁了我们不是还有2亿吨自产的石油吗?日本、韩国石油对外依存度更高,为什么不怕能源安全?

  上述问题都是后话,我们先谈谈目前天然气断供的问题。

  由于传统的思维惯性,很多人(包括业内专家)认为,所谓的能源安全基本就是石油安全问题,那么,天然气断供算不算能源安全出了问题呢?

  受煤改气政策的影响,今年冬季天然气消耗量大幅增加,导致华北和华东地区天然气供应出现巨大缺口,山东、河北等地纷纷拉响警报,不仅企业限供断供,居民供暖降温,就连酒店、医院等公共服务部门,天然气供应都难以保证。

  近日一则《关于对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保障供气的报告》在网上广泛传播,报告称,该院承担着治病救人和保障社会安全稳定的责任,目前有3000多人住院,500多人急诊,另有200余名新生儿及小儿患者,一旦限气将面临难处,请求保定市政府给予协调。

  我们一直强调,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承担治病救人的医院都不能保证能源供应,这不是能源安全问题,又是什么?

  笔者不久前出差山东,在山东省泰安市,很多四星级酒店不能为客人提供正常的热水服务,原因是全市天然气限供,无法达到相应的温度。

  接下来我们探讨一下我们所谓的能源安全,即很多专家眼中的石油安全问题。

  90年代之前的几十年,中国长期处于供应短缺的状态,因此形成了“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思维习惯,而这种习惯在能源领域表现更为突出,由于我国石油消费增长较快,对外依存对越来越高,因此石油供应安全就成了天经地义的问题了,担心石油被断供,因此长期以来把石油看做一种战略性商品。

  事实上,目前国际油气格局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石油供应不但供应充足,而且处于相对过剩的状态,未来可能更加过剩。

  也就是说,国际市场已经形成了买方市场而不再是卖方市场,现在是谁拥有购买力谁就占有主动权。我国总怕买不到石油,那么我们问一下,为什么会买不到?历史上我国从来没有出现过断供的现象,日本和韩国的对外依存度都超过90%,它们也不天天喊能源安全问题。国家相关部门一直持有石油短缺的思维,而相关石油企业又一直强化这种认识,给国家灌输这种安全观,说油气改革关系到我国的能源安全、国家安全,而一旦把一个问题上升到国家安全角度,它就失去了讨价还价的空间,这也是我国油气领域的改革长期以来推不下去的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看国际供应,毫无疑问,国际范围内,油气的供应非常充足。目前国际油价在50多美元/桶,2016年2月曾一度降到26美元,整个的供应是一个非常充足的状态,且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因此,现在资源国对于市场国家的依赖远远大于市场国对资源国的依赖,而不是相反。像委内瑞拉,由于对石油出口严重依赖,国内长期通货膨胀,老百姓穷得吃不上饭,如果我国能从委内瑞拉多进口一点油气,对它而言是非常大的福利。

  事实上,不是能源供应安全的问题,是我们的能源安全观太滞后了,甚至从来没有更新过。

  我国还一直强调供应和保护,认为如果发生极端状况,石油断供后果将非常严重。那么请问,谁会给中国断供?长期以来一直强调马六甲海峡的脆弱性,担心打起仗来海峡会被封锁,因此修建中缅管道,以此来作为替代方案。事实上,中缅管道设计的油气输送量非常有限,每年只有2000万吨左右,而中国全年的石油进口近3亿吨,大部分还是要走马六甲海峡。那么马六甲海峡真的有潜在危险吗?中缅管道能替代吗?

  事实上,中缅管道不仅不能替代,而且管道在非常状态下更加脆弱,试想,如果发生了战争,是切断一个输油管道容易,还是封锁一个海峡容易?这是一个基本常识,可我们却一直陷在马六甲困局中出不来,这很大程度上是传统能源安全观的惯性思维导致的。

  反过来讲,即便马六甲海峡会受制约,那么除非美国有封锁海峡的能力,一旦马六甲因为中国而被封锁,那么中美之间就必然发生战争。试想中美打起仗会是什么后果,很显然,两个核大国打仗一定是毁灭性的,因此中美之间可能永远不会有战争。

  冷战的时候,苏联和美国的对抗多么厉害,那么针锋相对,苏联甚至把导弹都装到了美国的后院古巴,最终两国都没打起来,甚至几十年间,两国都没有一次那哪怕很小的正面军事冲突,因为他们都很清楚,只要打起来世界就毁灭了。

  石油和天然气无论是不是战略物资,首先它是商品,商品属性还原了,很多问题就会有了解决方案,包括今冬天然气的供应短缺问题。之所以出现严重气荒,实际上不是资源供应问题,而是价格问题。而价格问题的实质又源于体制改革不到位,而能源安全的观念限制了改革的进度,造成了油气改革每年提而每年难以推动的局面。(王高峰 作者为《能源》杂志副总编辑,北京领航智库总裁)

相关文章

  • ICIS:两会“30·60”目标将加速能源化工行业产业链规范与创新

    2021年03月26日关于ICIS:两会“30·60”目标将加速能源化工行业产业链规范与创新的最新消息:中国上海,(2021年3月24日)当两会热词"碳达峰"与"碳中和"加速出圈后,自2013年就进入中国碳市场的ICIS中国市场开发总监徐蓉表示,"30·60"目标将进一ICIS:两会“30·60”目标将加速能源化工行业产业链规范与创新

    标签:
  • 监测电化学储能技术的创新:一种基于专利的方法

    2021年03月24日关于监测电化学储能技术的创新:一种基于专利的方法的最新消息:导读慕尼黑工业大学的一项新研究表明,亚洲开发商在储能系统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并远远超过美国和欧洲的竞争对手。慕尼黑工业大学(TUM)的一项新研究显示,近年来电化学储能技术的专利申请数监测电化学储能技术的创新:一种基于专利的方法

    标签:
  • 天津展抢先剧透,骑幻重磅产品矩阵线上揭幕

    天津展抢先剧透,骑幻重磅产品矩阵线上揭幕, 作为电动车行业最大规模性的行业展会,时隔一年,天津展再度回归。懂行的经销商们早已安排好行程,准备在天津展一窥“后疫情时代”的行业动向。天津展抢先剧透,骑幻重磅产品矩阵线上揭幕

    标签:
  • 现状:华北热电联产供热设备容量超东北

    2021年03月26日关于现状:华北热电联产供热设备容量超东北的最新消息:热电联产是一种有效的能源利用方法,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政策推动下,各地区热电联产不断发展。2019年华北地区热电联产供热设备容量首次超过东北地区,主要是山西省太原市加大清洁现状:华北热电联产供热设备容量超东北

    标签:
  • 四段颠覆性新品“亮剑” 赢合科技再引锂电设备新趋势

    全球电池行业规模最大的展览会——“第十四届中国国际电池技术交流会/展览会(CIBF2021)”在深圳会展中心盛大开幕!来自全球1300余家电池、设备、材料及相关配套企业参展,集中展示近三年来全球范围内电池行业所取得的优异成果。四段颠覆性新品“亮剑” 赢合科技再引锂电设备新趋势

    标签:
  • 浙江电力市场化改革再深化

    2021年03月26日关于浙江电力市场化改革再深化的最新消息:近日,浙江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省能源监管办联合印发《2021年浙江省电力直接交易工作方案》(下称《工作方案》),我省今年电力市场化交易正式拉开序幕。《工作方案》显示,2021年浙江电力市场化改革再深化

    标签:

热门排行

编辑推荐

扫一扫关注最新新能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