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新能源要闻
  3. 正文

中国核电修炼内功蓄势待发 多台机组将陆续投运

 2021-04-08 21:02:14  来源:互联网 

  从数据看中国核电

  2015年6月上市以来,公司从2015年核能发电量742.7亿千瓦时,主营收入261亿元,利润总额82亿元,发展至2018年公司全口径发电量1178.47亿千瓦时,实现营业收入393.05亿元,利润总额100.14亿元。

  2018年,公司旗下田湾3号、三门1号、三门2号、田湾4号核电机组相继商运。至2018年底,公司控股装机容量达1909.2万千瓦,同比增长33.1%,成为世界第四大核电公司。

  公司2018年营业成本增长率(12.90%)低于营业收入增长率(16.42%),单位售电成本持续下降,三年来共下降0.016元/千瓦时,其中2018年下降0.0044元/千瓦时,同比增利4.17亿元。

  核电是能源结构调整的必然选择,这是人类的共识。可如何安全、经济地使用核电,是被人们反复讨论的话题,中国核电亦不懈探索。

  在过去的三年里,我国的核电产业一直处于“零审批”状态,但在既有项目建设和技术升级上,中国核电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韬光养晦、修炼内功,等待“春天”到来。

  近期,行业迎来核电审批有望重新开闸的消息。在“春天”到来之际,上证报记者采访了中国核电,公司就“华龙一号”建设进度、新核电机组投运情况、新项目筹备情况、核电“降成本”等多个问题进行了解答。

  未来还有多台机组陆续投运

  2018年是中国核电“大丰收”的一年。自2018年2月15日以来,公司旗下田湾3号、三门1号、三门2号、田湾4号核电机组相继商运,全年实现“四连发”,至2018年底,公司控股装机容量达1909.2万千瓦,同比增长33.1%,成为世界第四大核电公司。

  上述投入商运的核电站运行和效益情况如何,展望未来,还有哪些核电机组将投入商运?

  中国核电董事长陈桦告诉记者,根据2018年决算情况,田湾3、4号机组实现利润总额0.49亿元,三门1、2号机组实现利润总额1.99亿元。他表示,2019年公司将持续提升机组运行效率,强化设备可靠性,优化大修工期,同时不断深挖降本空间,践行成本精益化管理,力争实现高质量发展。

  陈桦还表示,除了刚刚投产的机组以外,目前中国核电还有4台在建机组,包括全球首个“华龙一号”三代核电示范机组——福清5、6号,以及田湾5、6号。上述4台机组将于2020年至2021年间陆续投产,其中福清5号、田湾5号预计2020年投运,福清6号、田湾6号预计2021年投运。

  其中,“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项目建设正有序推进。福清5号机组冷试已完成,现处于调试阶段。在实现商运前,5号机组还需要完成汽机盘车可用、热试开始、装料开始、首次临界、首次并网等8个里程碑节点,计划于2020年投入商运;6号机组正处于安装阶段,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已安装完成,后续还需完成主管道焊接完成、主控室可用、泵房可用、500KV倒送电、冷试开始、热试开始、装料开始等14个里程碑节点,计划于2021年投入商运。

  值得一提的是,为确保项目顺利投运,中国核电于今年4月15日发行了78亿元可转债,募资将专项用于田湾5、6号机组,福清5、6号机组的建设及补充部分流动资金。

  积极准备核电新项目

  近期,核电项目重启备受市场关注。3月18日,生态环境部公示当天受理的《福建漳州核电厂1、2号机组环境影响报告书(建造阶段)》、《中广核广东太平岭核电厂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建造阶段)》。两份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显示,漳州核电1号机组和太平岭核电1号机组计划于2019年6月开工。其中,福建漳州项目属于中核集团,将采用“华龙一号”自主化三代核电技术。

  4月1日,在中国核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9年春季国际高峰论坛上,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国家核安全局局长刘华表示,中国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继续发展核电。今年会有核电项目陆续开工建设。

  对此,在中国核电年度业绩说明会上,总经理张涛表示:“目前,公司正在根据国家安排,加紧开展项目FCD(第一罐混凝土浇筑)的准备工作。”实现FCD,意味着核电站前期准备工作的结束和现场土建工程的正式开工。

  此前的2月22日,福建省漳州市生态环境局发布的《福建漳州核电厂1、2号机组建造阶段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告》显示,漳州核电厂1号机组计划于今年6月30日核岛浇注第一罐混凝土。按单台机组建设工期为60个月以及两台机组间隔10个月计算,1号机组将在2024年6月投入商业运营,2号机组将在2025年4月投入商业运营。

  为了保证公司业绩的持续增长,中国核电还将在核能新技术、新能源、核电运维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作为上市公司,公司也将在资本市场运作上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张涛说。

  多措并举“降成本”

  “核电作为一种安全、高效、清洁、低碳、可大规模利用的能源,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降低能源对外依存度有着重要作用,是我国能源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必然选择。”陈桦表示,当前我国核电装机份额很低,2018年发电量占比不足4%,按照2035年发电占比10%测算,有较大发展空间。

  我国承诺至205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当前基础上要减少60%,减排面临严峻挑战。由于以风电、太阳能发电为主的新能源具有波动性、间歇性等特点,且储能技术尚不成熟,核能是目前唯一可以大规模替代化石能源,为电网提供稳定可靠电力的基荷能源,在中国建立绿色低碳能源体系中不可或缺。

  “现阶段,我国核电发展面临一些客观问题,比如项目核准存在不确定性、项目经济性存在挑战以及如何做好公众沟通等问题。”陈桦坦言,从经济性角度来说,一方面,随着电力市场改革逐步深入,上网电量参与市场化交易的占比逐步提高,市场化交易电价相比核电标杆电价降幅明显,对核电成本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华龙、AP1000、VVER等三代核电技术在固有安全特性提高的同时,建设成本也有所增加,对核电后续运营带来较大压力。

  在不断推动核电“降成本”方面,中国核电做出了很多努力,明确了“以安全为前提的成本领先优势”的成本管理目标。

  具体来说,公司搭建了“业、商、财”融合的成本管理体系,实现了全员、全过程、全要素成本管理,实施降本增效专项工作,将成本管理由财务驱动的“目标管控”转变至业务驱动型的“过程管控”、“决策管控”;组织与国内外同行成本对标,通过商务提升、技术改进、库存优化、共享管理等工作,着重推动外委、大修、库存及管理性费用压降等专项成本提升工作;推进集中采购、标准采购,形成了“集中统一、责权明确、规范管理”的集中采购新格局;推进基于“标准工时”的作业成本管理,首创实现将起重、焊接、保温、脚手架、土建等专业的维修工时定额标准化;公司还以“技术创新”推动降本增效,建立了“共享机制”、打造“资源共享平台”,进一步压降管理性费用。

  从阶段性成效来说,公司2018年营业成本增长率(12.90%)低于营业收入增长率(16.42%),单位售电成本持续下降,三年来共下降0.016元/千瓦时,其中2018年下降0.0044元/千瓦时,同比增利4.17亿元。

  陈桦表示:“后续,中国核电还将落实中央要求,压降可控成本及行政开支;持续做好技术改进、采购优化、设备再利用、资金运作、管理创新、业务流程梳理整合、管控模式优化等降本增效活动。以可转债成功发行为契机,做好资金筹划及精益管理,节约财务费用。”

  股权激励加速人才培养

  于2015年6月上市的中国核电,是A股首家核电上市公司。三年来,公司从2015年核能发电量742.7亿千瓦时,主营收入261亿元,利润总额82亿元;发展至2018年公司全口径发电量1178.47亿千瓦时,实现营业收入393.05亿元,利润总额100.14亿元,资产总额超过3200亿元。

  人才是核电事业发展的根本。为进一步吸引、激励和保留核心人才,公司研究建立了股权激励机制,将于2018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正式实施。按照计划,公司拟向激励对象授予13475.7万份股票期权,约占公司总股本的0.87%,激励对象涵盖旗下高级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核心骨干人员等。

  除了股权激励以外,在干部队伍方面,中国核电还在优化考核制度,推进差异化考核,加强退出机制建设,推进干部队伍年轻化,改进人才选拔机制;在技术、技能人才领域,公司对于积极参与公司科技创新,作出突出贡献的员工,不仅在物质上进行奖励,还要考虑破格晋升;在人才培养方面,中国核电正在筹划建立企业学院,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投入力度;同时,公司将进一步深入推进境外交流,尤其是年轻人才的交流与培养,为“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国核电“走出去”打好基础。

  “后续,中国核电将进一步深入开展人才队伍建设工作。”陈桦表示,“带动各个领域高层、中层、基层人才纵向、横向加速发展,同时配套相应机制,塑造新的人才发展文化,加速年轻人才的培养和发展,进一步促进核电员工队伍与企业的活力。”(⊙记者 王雪青 ○编辑 邵好)

相关文章

  • ICIS:两会“30·60”目标将加速能源化工行业产业链规范与创新

    2021年03月26日关于ICIS:两会“30·60”目标将加速能源化工行业产业链规范与创新的最新消息:中国上海,(2021年3月24日)当两会热词"碳达峰"与"碳中和"加速出圈后,自2013年就进入中国碳市场的ICIS中国市场开发总监徐蓉表示,"30·60"目标将进一ICIS:两会“30·60”目标将加速能源化工行业产业链规范与创新

    标签:
  • 监测电化学储能技术的创新:一种基于专利的方法

    2021年03月24日关于监测电化学储能技术的创新:一种基于专利的方法的最新消息:导读慕尼黑工业大学的一项新研究表明,亚洲开发商在储能系统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并远远超过美国和欧洲的竞争对手。慕尼黑工业大学(TUM)的一项新研究显示,近年来电化学储能技术的专利申请数监测电化学储能技术的创新:一种基于专利的方法

    标签:
  • 天津展抢先剧透,骑幻重磅产品矩阵线上揭幕

    天津展抢先剧透,骑幻重磅产品矩阵线上揭幕, 作为电动车行业最大规模性的行业展会,时隔一年,天津展再度回归。懂行的经销商们早已安排好行程,准备在天津展一窥“后疫情时代”的行业动向。天津展抢先剧透,骑幻重磅产品矩阵线上揭幕

    标签:
  • 现状:华北热电联产供热设备容量超东北

    2021年03月26日关于现状:华北热电联产供热设备容量超东北的最新消息:热电联产是一种有效的能源利用方法,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政策推动下,各地区热电联产不断发展。2019年华北地区热电联产供热设备容量首次超过东北地区,主要是山西省太原市加大清洁现状:华北热电联产供热设备容量超东北

    标签:
  • 四段颠覆性新品“亮剑” 赢合科技再引锂电设备新趋势

    全球电池行业规模最大的展览会——“第十四届中国国际电池技术交流会/展览会(CIBF2021)”在深圳会展中心盛大开幕!来自全球1300余家电池、设备、材料及相关配套企业参展,集中展示近三年来全球范围内电池行业所取得的优异成果。四段颠覆性新品“亮剑” 赢合科技再引锂电设备新趋势

    标签:
  • 浙江电力市场化改革再深化

    2021年03月26日关于浙江电力市场化改革再深化的最新消息:近日,浙江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省能源监管办联合印发《2021年浙江省电力直接交易工作方案》(下称《工作方案》),我省今年电力市场化交易正式拉开序幕。《工作方案》显示,2021年浙江电力市场化改革再深化

    标签:

热门排行

编辑推荐

扫一扫关注最新新能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