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新能源要闻
  3. 正文

广州供电局:能源行业产业生态变革新标杆

 2021-04-08 21:21:18  来源:互联网 

广州有电的历史可追溯至1888年,是继上海后中国第二个使用电能的城市。广州电网是中国最早的区域电网之一,位于广东500千伏主环网中部,是南方电网交直流混联运行、西电东送的受端负荷中心,也是全国供电负荷密度最大的城市电网之一。截至2019年3月,拥有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353座,供电客户数584万户。

2012年,广州供电局从原广东电网分立,并正式挂牌成为一家直属于南方电网且独立运作的电网企业,主要负责广州市11个区的电力供应与服务,从事广州市电网投资、建设与运营。近年来,广州供电局坚持以世界一流为目标,不断提高供电保障能力和客户服务水平,供电可靠性连续两年在全国地市级供电企业排名前三,供电服务满意度在广东省和广州市年度社情民意调查中实现十连冠和十八连冠。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为电力行业业务创新、智能化辅助决策、服务能力提升、市场竞争力增强等方面的发展提供无限空间。

站在数字化转型的路口,广州供电局尝试利用更为先进的大数据平台技术,打造数字化的产业生态,让数据贯通企业内外,不仅让数据真正服务于用户,也为企业创造出更多新的价值。

与时俱进,电网企业数字化新探索

众所周知,过去几年数字化转型席卷全球,随着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新的机会和价值正在不断被发现和创造,电网企业同样如此。

麦肯锡曾有报告预测,在全球范围内,大数据分析方案的广泛使用能够带来每年3000亿美元的电费削减。电力大数据的有效应用可以面向行业内外提供大量的高附加值的增值服务业务,对于电力企业盈利与控制水平的提升有很高的价值。

目前,广州供电局具体的业务范围可以分为管制业务和竞争业务:管制业务主要包括供电、售电、电力生产企业内部的运营经营等传统业务;竞争业务主要是指超出供电企业传统业务范围的业务,比如电力现货交易、充电桩之类的电力金融服务、新能源等新兴业务。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由用户需求驱动的新兴业务不仅写入了南方电网的十三五规划,也是目前国家电力体制改革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和方向。作为信息及大数据领域的领军人才,广州供电局信息技术专家孙煜华就参与了南方电网十三五规划的编写。

此外,孙煜华还多次主持了南方电网重大信息化项目的技术评审,不仅多次获得了南方电网及广州供电局科技进步奖和技改贡献奖,2017年还带领团队获得首届中国数据治理优秀实践奖,2019年被国家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授予的数据标准化及治理行业专家。

在孙煜华看来,未来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将由数据驱动。只有在确保数字安全、数据质量等前提下,将客户数字化、资产数字化、交易数字化,让数据贯通企业内外,最终实现企业的数字经营,为整个产业生态解决效率与成本上的痛点提供解决方案,促进产业生态向数字生态的转型升级,这样的企业才能称为数字企业,这样的转型才是完全的数字化转型。

不过,对于供电企业来说,“数字化转型”这个说法并不是很准确,因为数据一直是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的核心,供电企业原本就是高度数字化的企业,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它就是数据企业。

所以,供电企业天然具备大数据的基因,因此电网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实际上是在过去信息化的基础上,用新技术、新方式让数据价值最大化的一个升级过程。

以广州供电局为例,除了生产调度自动化系统以外,企业内还有营销计量自动化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等各种信息化系统,数据资源产生于生产运行、经营管理和科学研究的各个环节。

实际上,随着信息化建设和实用化的逐步推进,广州供电局的信息化数据已经日趋完善,生产调度、电力营销和客户服务、经营管理、资产管理等各种应用系统先后完成,企业内部积累了大量数据。

不过,由于当时广州供电局的大数据基础设施也不够完善,数据的采集、存储和处理等各方面能力也需要进一步提高,而且缺少比较统一的数据模型标准,各个业务数据口径不完全一致,所以数据共享也不是特别通畅。

同时,由于过去电网大数据的主要来源是企业内部员工手工录入及部分智能终端的自动化采集,但由于一些人为失误或受智能终端可靠性低的影响,数据质量问题普遍存在。

更为关键的是,就像“盲人摸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视角,每个部门都会为它的业务流程去考虑。在过去多年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企业内部无可避免地出现了数量众多的信息孤岛、数据烟囱,不仅使数据的应用过程异常困难,也注定了广州供电局的数字化转型将是一个很艰难的旅程。

破除孤岛,从关注流程到关注数据

为什么说是一个艰难的旅程呢?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例子来做观察,比如,供电局有多少台变压器?不同的部门提供不同的答案。

物资部门认为,一台变压器只要与供应商签合同付款后并拉到仓库,就可以认为有一台变压器;基建部门认为必须要安装到位,直至项目建设完工,才算是有一台变压器;生产调度部门认为,当变压器建好之后,电源接上才算是一台变压器;市场部门认为,只有负荷上去有电费收入才算多了一台变压器。这个问题反映的,其实就是数据标准的不一致。

在孙煜华看来,由于各个组织的责任分工不同,不同组织构建的系统必然是围绕自己所关心的流程、制度、标准来进行的,而不是为了实现数据的开放共享,最终也必然导致企业内的数据隔裂,实现数字化转型,乃至构建数字生态也就无从谈起。

实际上,不止是广州供电局存在数据割裂的情况。其实在数字经济时代,企业的发展往往伴随着业务的多元化,而多元化的业务不仅会促进更多的数据产生,假如企业能够将业务数据化和数据业务化,反过来也能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当然,如果不能采用正确的方法与理念去建设数据平台,不仅会导致业务系统成为一个个烟囱,大数据平台也会是一个个垂直的数据中心。如何打通这些数据并将其按照一个统一的标准去建设企业数字生态,是众多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必然面临的难题。

因此,数据中台,就是为解决企业内数据隔裂现象而被提出来的。不过,类似广州供电局这样拥有庞大存量系统的传统企业来说,由于工程浩大,构建数据中台几乎不可能完成。

那么,能不能从关注流程转变为关注数据,在项目一开始就从数据共享、数据开放、数据流转的角度,杜绝企业内部数据割裂的问题发生,最终实现跨部门、跨企业的数据贯通呢?

基于此,广州供电局对数据建设提出了九个字的需求:“用得着、管得住、看得见”,并开始与星环科技合作,建设完成了一个大数据集群的三个子集群,由此实现了不同的目标,具体来看:

首先,是大数据仓库集群,主要实现了企业内部大批量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以及供数等“搬数据”的目标。

其次,是数据集市集群,主要将企业内部的指标报表等功能的计算逻辑进行封装,最后形成服务提供给上层应用去调用,实现“搬计算”的目标。

最后,是大数据实验集群,主要运用一些比较敏捷的软件和方法,让企业内部业务人员可以比较容易的去创建数据创新应用。

在这三个子集群的支撑下,广州供电局实现了实时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数据安全等五大能力,基于这五大能力,广州供电局进一步实现了跨部门的数据贯通,提升了业务的效率、支撑了业务的创新。

我们知道,供电企业有多种客服渠道,包括实体营业厅、网上营业厅,以及微信营业厅等,客户可以通过不同渠道去办理业务。通过对整体的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目前广州供电局已实现从各个营业厅实时采集工单数据,监控工单的状态,辅助业务人员优化客户服务策略,最终提高了企业的客户服务水平。

更值得一提的是,广州供电局还在内部实现了不少大数据应用案例,比如缩短数据校验时间、用电能耗分析、实现电力负荷特征、指标的挖掘、停电损失风险评估和预警、用电账单服务等。

构筑生态,实现内外连接与共鸣

古人云:“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据孙煜华介绍,基于对物联网、5G 时代的前瞻与判断,广州供电局早在六年前就提出了数据资产的概念,而在建设完成大数据平台之后,广州供电局便开始考虑构建数据资产的一站式服务。

不难理解,电网本身为物联网提供一个很好的基础,像在北上广深这样的特大城市,电力光纤布到了每一栋楼下,离真实用户的终端就差最后一百米。随着5G 时代的到来,未来的电网企业或许不仅只提供电能服务,还可以提供物联网服务、通讯服务等多种服务。

在此构想下,为了让企业数据资产管理能更加高效,广州供电局基于星环科技的大数据云平台,构建了自己的数字资产管理平台,并最终形成了数据资产一站式服务。

所谓数据资产一站式服务,就是将数据与计算融合在一起,基于分布式计算的理念,让数据就地处理,当业务部门需要用数据支撑决策或创新时,可以做到像打开开关用电一样简单快捷,而不用去关心电是从哪一台变压器传过来的。

不仅如此,广州供电局还实现了跨行业的数据开放和流程贯通。例如,过去人们在购买二手房时,在办完房产过户以后还要到供电局办电力的过户。现在,将供电局与房产管理中心的数据打通后,通过数字生态的连接,在广州市的一些试点区域,只要到房产管理中心办理过户,系统会自动把各种必要信息,传给供电局完成电力过户,再返回到房产管理中心,真正做到让百姓“最多只跑一次”。

对此,孙煜华认为,在数字经济时代,企业需要有其独特的价值,或是提供基于联网的产品和服务、或是进行跨产业业务的融合和重构、或是促进整个行业的效率与活力。特别是如何在自己所处的产业生态中为客户创造独特的价值,并且能让价值延续,无疑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要义。

换句话说,未来企业构筑的竞争优势将不仅来源于其自身的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还包括在生态系统的定位、与成员伙伴的关系,以及对外部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等,因此生态建设的越好,企业才会活得越好。

从这个角度来看,基于数据云平台的支撑,广州供电局真正做到数据的开放共享,不仅在企业内部提升了自身业务的运营效率,在企业外部也为用户提供各种更好地服务,这不仅让外界看到了未来电网企业的独特价值,更为国内能源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以及产业生态的变革树立了新的标杆。

相关文章

  • ICIS:两会“30·60”目标将加速能源化工行业产业链规范与创新

    2021年03月26日关于ICIS:两会“30·60”目标将加速能源化工行业产业链规范与创新的最新消息:中国上海,(2021年3月24日)当两会热词"碳达峰"与"碳中和"加速出圈后,自2013年就进入中国碳市场的ICIS中国市场开发总监徐蓉表示,"30·60"目标将进一ICIS:两会“30·60”目标将加速能源化工行业产业链规范与创新

    标签:
  • 监测电化学储能技术的创新:一种基于专利的方法

    2021年03月24日关于监测电化学储能技术的创新:一种基于专利的方法的最新消息:导读慕尼黑工业大学的一项新研究表明,亚洲开发商在储能系统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并远远超过美国和欧洲的竞争对手。慕尼黑工业大学(TUM)的一项新研究显示,近年来电化学储能技术的专利申请数监测电化学储能技术的创新:一种基于专利的方法

    标签:
  • 天津展抢先剧透,骑幻重磅产品矩阵线上揭幕

    天津展抢先剧透,骑幻重磅产品矩阵线上揭幕, 作为电动车行业最大规模性的行业展会,时隔一年,天津展再度回归。懂行的经销商们早已安排好行程,准备在天津展一窥“后疫情时代”的行业动向。天津展抢先剧透,骑幻重磅产品矩阵线上揭幕

    标签:
  • 现状:华北热电联产供热设备容量超东北

    2021年03月26日关于现状:华北热电联产供热设备容量超东北的最新消息:热电联产是一种有效的能源利用方法,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政策推动下,各地区热电联产不断发展。2019年华北地区热电联产供热设备容量首次超过东北地区,主要是山西省太原市加大清洁现状:华北热电联产供热设备容量超东北

    标签:
  • 四段颠覆性新品“亮剑” 赢合科技再引锂电设备新趋势

    全球电池行业规模最大的展览会——“第十四届中国国际电池技术交流会/展览会(CIBF2021)”在深圳会展中心盛大开幕!来自全球1300余家电池、设备、材料及相关配套企业参展,集中展示近三年来全球范围内电池行业所取得的优异成果。四段颠覆性新品“亮剑” 赢合科技再引锂电设备新趋势

    标签:
  • 浙江电力市场化改革再深化

    2021年03月26日关于浙江电力市场化改革再深化的最新消息:近日,浙江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省能源监管办联合印发《2021年浙江省电力直接交易工作方案》(下称《工作方案》),我省今年电力市场化交易正式拉开序幕。《工作方案》显示,2021年浙江电力市场化改革再深化

    标签:

热门排行

编辑推荐

扫一扫关注最新新能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