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新能源要闻
  3. 正文

清洁取暖“攻坚战”进行时

 2021-04-08 22:18:53  来源:互联网 

“大幅减排工作是未来非常重要的一个举措,我们没有选择,只有这一条路可走。”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在“2019国际清洁取暖峰会”上表示,尽管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空气质量有了很大改善,但跟发达国家相比,仍有明显差距。

事实上,我国的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开展已久,早在上世纪90年代便开始了酸雨治理、二氧化碳质量控制等工作。而近几年更是政策频出:2013年,国务院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7年,十部委联合制定《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年)》;2018年,国务院又发布《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

当前,我国环境状况日渐转好,一系列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而这其中,清洁取暖做出的贡献不可谓不大。

清洁取暖是为了解决大气污染问题。2017年开始,多部门共同推动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工作,中央财政累计投入200多亿,完成散煤治理任务1000多万户,新增清洁取暖面积15.5亿平方米。贺克斌认为,从长远看,清洁取暖是我国能源结构调整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任务。

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副司长郭伟指出,通过两个采暖季的实践,清洁取暖取得显著成效,大气污染物排放持续下降,空气质量达标天数逐年增长,为打赢蓝天保卫战作出了应有贡献。

环境质量向好 但形势依旧严峻

在经济持续增长的情况下,我国仍然完成了2013至2018年的打赢蓝天保卫战既定目标,空气质量改善近50%。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也表示中国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的行动开展得非常好并给与高度评价:如果以联合国标准来看的话,现在中国在环境治理方面是冠军。

今年6月份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中国空气质量改善报告(2013-2018年)》中提到关于2013年以来的空气治理成效:

首批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74个城市,PM2.5平均浓度下降42%,SO2平均浓度下降68%。重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PM2.5平均浓度分别比2013年下降了48%、39%和32%。北京市PM2.5大幅下降,从89.5微克/立方米下降到51微克/立方米,降幅达43%。

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2013年以来,中国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下降28%和26%。中国酸雨分布格局总体保持稳定,酸雨面积呈逐年减小趋势。2013年,全国酸雨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0.6%,2018年已降至5.5%,降幅近50%。

同时,中国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不断加大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力度,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得到扭转,对环境改善做出积极贡献。2018年,中国单位GDP的二氧化碳(CO2)排放较2005年降低45.8%,提前达到并超过了2020年单位GDP的CO2排放降低40%~45%的目标,为实现中国2030年左右碳排放达峰并争取尽早达峰奠定了坚实基础。

原环境保护部总工程师杨朝飞在谈及我国大气形势时认为两句话十分重要:环境质量向好,但形势依旧严峻。“目前我国大气环境质量不断向好,PM2.5和PM10的排放量都出现普遍下降的趋势,大气污染治理的成就有目共睹,包括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74个城市的排放情况,这两项指标都是在明显下降的。”杨朝飞指出,“但另一方面,我国的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一方面表现在一些地区污染仍比较严重,另外就是排放指标不降反升。”

因此,今年6月份,中央对原来的环保督察方案进行了修改,重新颁布了《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工作的规定》,决定从今年开始到2022年开展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

通过这些年的环保高压监督,国家清洁燃烧技术迅速发展。杨朝飞认为发展清洁燃烧技术是改善空气质量的一个治本之策,清洁供热是改善冬季空气质量的重要保障。同时,他提出国家应该为清洁燃烧技术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不是简单地强调使用清洁能源或者简单“煤改气”。应该从实际出发,考虑技术的进步对各种能源来进行布局。

清洁取暖技术哪家强?

现行取暖方式包括燃煤集中供暖、燃气集中供暖以及非储能式电采暖、热泵、地热等多种形式。中国科学院院士陶文铨认为我国北方广大地区的清洁取暖技术,可能要经历一个百花齐放的发展阶段。

在上述取暖方式中,电能直接取暖简单方便且满足清洁的要求,对大城市而言是一种实用的方法,但是陶文铨却非常反对电直接加热,主要原因是能量品种损耗大。根据测算,一公斤煤燃烧产生的热量一般只有约30%可转化为电能,最先进的超超临界发电机组也就有45-50%可转化为电能,其余热量常常作为废热排出,质量损失很大。

各种形式的热泵取暖、深层地热取暖及蓄热技术取暖符合科学原理,能源利用效率高,陶文铨建议有条件的地区大力提倡。他认为在偏僻的广大农村地区,采用新型清洁炉灶取暖也不失是一种可行的办法。

另外值得关注的便是深层地热巧取技术。在3-10公里之间的地热资源,相当于856万亿吨标准煤,开采2%就相当于2013年我国能源消耗的5200倍。陶文铨认为深层地热巧取技术是最安全、环保且对地层没有影响的一种储能技术。

深圳大学特聘教授、西安交通大学讲座教授黄少鹏认为地热采暖是清洁采暖重要的选项,但如何安全高效地开发利用地热资源?科学与技术才是重要的手段和基础。

地热是本土能源,资源量巨大,特别是关中盆地资源量很大,理应起到更大的作用。黄少鹏表示:“为了能源安全,推广‘取热不取水’的地热开发应用技术是很有必要的。”但这一技术目前面临一些瓶颈,采热效率低,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另外,关中盆地不仅砂岩型水热资源丰富,也可能存在与雄安新区类似的大型岩溶地热系统,黄少鹏建议加强勘探开发力度,开展地热资源梯级和综合利用。

地热能资源属于清洁取暖的资源,如果把热泵技术和地热能利用结合起来,对传统低品位的地热可以发挥出更大优势。”西安交通大学教授王沣浩则认为热泵技术和地热能利用结合,可更好利用低品位地热。

面对上述一种或两种清洁取暖技术的讨论,电力规划设计总院能源研究所所长陈铮则提出不同的想法,他认为应尽可能利用多种方式解决供热问题。同时要注重各能源品种之间的相互作用。一个地区不一定停留在某一种方式,可尝试以一种方式为主、其他方式为辅推进整体供热方式。

相关文章

  • ICIS:两会“30·60”目标将加速能源化工行业产业链规范与创新

    2021年03月26日关于ICIS:两会“30·60”目标将加速能源化工行业产业链规范与创新的最新消息:中国上海,(2021年3月24日)当两会热词"碳达峰"与"碳中和"加速出圈后,自2013年就进入中国碳市场的ICIS中国市场开发总监徐蓉表示,"30·60"目标将进一ICIS:两会“30·60”目标将加速能源化工行业产业链规范与创新

    标签:
  • 监测电化学储能技术的创新:一种基于专利的方法

    2021年03月24日关于监测电化学储能技术的创新:一种基于专利的方法的最新消息:导读慕尼黑工业大学的一项新研究表明,亚洲开发商在储能系统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并远远超过美国和欧洲的竞争对手。慕尼黑工业大学(TUM)的一项新研究显示,近年来电化学储能技术的专利申请数监测电化学储能技术的创新:一种基于专利的方法

    标签:
  • 天津展抢先剧透,骑幻重磅产品矩阵线上揭幕

    天津展抢先剧透,骑幻重磅产品矩阵线上揭幕, 作为电动车行业最大规模性的行业展会,时隔一年,天津展再度回归。懂行的经销商们早已安排好行程,准备在天津展一窥“后疫情时代”的行业动向。天津展抢先剧透,骑幻重磅产品矩阵线上揭幕

    标签:
  • 现状:华北热电联产供热设备容量超东北

    2021年03月26日关于现状:华北热电联产供热设备容量超东北的最新消息:热电联产是一种有效的能源利用方法,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政策推动下,各地区热电联产不断发展。2019年华北地区热电联产供热设备容量首次超过东北地区,主要是山西省太原市加大清洁现状:华北热电联产供热设备容量超东北

    标签:
  • 四段颠覆性新品“亮剑” 赢合科技再引锂电设备新趋势

    全球电池行业规模最大的展览会——“第十四届中国国际电池技术交流会/展览会(CIBF2021)”在深圳会展中心盛大开幕!来自全球1300余家电池、设备、材料及相关配套企业参展,集中展示近三年来全球范围内电池行业所取得的优异成果。四段颠覆性新品“亮剑” 赢合科技再引锂电设备新趋势

    标签:
  • 浙江电力市场化改革再深化

    2021年03月26日关于浙江电力市场化改革再深化的最新消息:近日,浙江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省能源监管办联合印发《2021年浙江省电力直接交易工作方案》(下称《工作方案》),我省今年电力市场化交易正式拉开序幕。《工作方案》显示,2021年浙江电力市场化改革再深化

    标签:

热门排行

编辑推荐

扫一扫关注最新新能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