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新能源要闻
  3. 正文

万亿氢能产业“爆发”前夜

 2021-04-08 22:30:02  来源:互联网 

氢能正成为能源投资的新“风口”。

自今年3月氢能首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以来,其就引发资本市场关注,企业、地方政府不断释放关于氢能投资的消息。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国内氢能领域的投资超过70起,包括多个过百亿元项目。其中50起公开了投资金额的项目,名义投资金额超过900亿元,已超2018年全年。

深圳前海孚威基金管理公司董事长刘国宏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现在来看,氢能项目落地比初期理性,项目进度阶段性放缓。因为产业经过前期‘动员’之后,进入建设期,就不能再用过去带有满腔激情的宣传模式。进入建设期后,技术选型和市场商用模式之间的磨合、重新定位,会出现一个反复和试错的过程。”

各路资本涌入

氢能作为一种清洁二次能源,其能量密度高、来源广,调峰储能潜力大,被视为未来极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表示“推动充电、加氢等设施建设”。对此,有机构解读称,后期会有相应的政策扶持,氢能产业有望迎来发展的春天。

3月26日,财政部等四部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50%,但继续对燃料电池汽车继续给予购置补贴,并将“退出地补”转为用于支持“充电(加氢)”基础设施建设。

另据国际氢能委员会预计,到2050年,氢能及氢能技术相关产业链市场规模将超过2.5万亿美元。

一时间,关于“氢能产业或将迎来大繁荣”的呼声此起彼伏。

在资本市场上,氢能源概念股受到追捧,个股“沾氢就火”。年初至今,万德氢能指数涨幅近40%;4月中旬高点时,涨幅达70%以上。氢能概念明星个股,美锦能源(000723.SZ)、雄韬股份(002733.SZ)和全柴动力(600218.SH)等,都已有300%以上的涨幅。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告诉记者,“大家只是觉得这个新的领域可能有机会,所以都在炒这个概念。”

中国清洁能源行业协会筹备处、北京清洁能源行业协会会长张永泽也表示,“企业说的都很凶,吹的都很大,但其实无论在经济上还是技术上,还差的比较远。”

“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氢能热潮确实有点过火了。整个产业发展处在‘动员阶段’,大家往往一哄而上。上市公司今天这个公告,明天那个公告。”深圳前海孚威基金管理公司董事长刘国宏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中国氢能联盟6月26日发布的《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显示,目前国内氢燃料汽车仅2000辆。按照规划,到2020年,燃料电池汽车的规模达到5000辆,到2025年达到5万辆。

面对未来巨大的预期市场规模,记者梳理发现,有多家上市公司正在加速布局,进军氢能源产业。

4月10日,东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600875.SH)子公司的一条氢燃料电池生产线一期投产。该条生产线年生产能力可达1000套燃料电池发动机。东方电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快推进氢燃料电池关键核心技术国产化。

7月1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600028.SH)建成国内首座油氢合建站——佛山樟坑油氢合建站正式建成,日加氢能力500kg。依托加油站网络优势,中石化宣布年内还将在佛山、云浮建成3座油氢合建站,未来两年内建设和运营10~20座加氢站。

此外,包括主业为煤炭焦化业务的美锦能源,压缩机领域的雪人股份(002639.SZ),冶金领域的云铝股份(000807.SZ)等,均对进军氢能领域“摩拳擦掌”。

与此同时,全国多地相继宣布建设氢能产业园、投建加氢站,出台相关产业支持政策,跑步入场。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已有超过30个地级市发布了氢能产业发展意见或规划,已实际投入氢能产业园超过20个。

“目前各地出台的政策和规划很多,但(氢能发展遇到)很多问题,不是地方政府层面能够解决的。坦率的说,许多地方政府也并不知道问题的关键在哪里。”张永泽表示。

伴随产业园的遍地开花,还有不断被刷新的“预期”产值。

去年10月,江苏如皋发布氢能实施意见表示,至2025年氢能产业产值将达到300亿元。今年6月10日,上海嘉定区发布相关规划,氢能产业产值至2025年将达到500亿元;两天后,张家口也发布相关产业规划,预计氢能及相关产业累计产值至2035年达到1700亿元。

商业化时日尚早

在巨额“预期”产值的滚滚雷声中,落下的是沥沥细雨。

多地氢能建设项目进展并不顺利。据《第一财经》报道,位于广东佛山南海的“长江氢动力(佛山)研发中心及整车生产项目”,总投资120亿元,占地1000多亩。但施工现场,除了数辆推土机、一辆打桩机和几间简易房外,厂房等基础设施仍未开建。该项目显示将在2019年底前竣工投产,因资金问题陷于停滞。

腾达建设(600512.SH)也于年初表示,因“相关协议尚未签订”,且“相关技术的产业化短期内无法取得突破”,公司已退出“台州氢能小镇”项目。

“(氢能领域)目前只是动静大,资本并没有真正大规模进入。”林伯强对记者直言道。

刘国宏对此表示,“现在来看,氢能项目落地比初期理性,项目进度阶段性放缓。因为产业经过前期‘动员’之后,进入建设期,就不能再用过去带有满腔激情的宣传模式。进入建设期后,技术选型和市场商用模式之间的磨合、重新定位,会出现一个反复和试错的过程。”

也有专家表示,现阶段大部分氢能概念公司属于转型做氢能,很少有一家氢能业务的利润能够达到公司全部利润的一半。

但对标正在“补贴退坡”中煎熬的锂电行业,氢能产业发展过程中,商业化也是迟早要面对的“坎”。

“目前氢能领域商业化程度很低,只能算是刚刚开始。氢能产品有人去买,有人使用,被市场所接受,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商业化。”林伯强表示。

刘国宏认为,“现在(氢能)商业化程度还很低,做几辆样车和大规模商用化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对企业来说,能不能赚钱才是最关键的,总不能一直靠政府补贴。同时,产业最终也只有通过自然的、市场引导的发展,才是理性健康的发展。”

“一个产品能走向市场,特别是像(燃料电池)汽车这样,不仅仅是车本身,还包括背后的整个生态系统。要实现商业化,就需要从上游制氢,到中游储运、分销,再到下游应用,形成产业生态。”张永泽表示。

张永泽进一步讲道,“这里面有一系列的技术经济问题要解决,氢能商业化技术上面临的制约很多。比如最基本的燃料电池技术,也就是车的动力问题;加氢站的技术路线和标准,用液氢还是高压,35MPa还是70MPa。不同的方案选择,就会有不同的技术路线和(商业)逻辑。”

记者注意到,即使是成立以来就专注于氢能的“中国氢能第一股”亿华通(834613.OC),也还处在“商业化的途中”。

2015~2018年,亿华通营业收入分别为0.54亿元、1.37亿元、2.01亿元和3.6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54亿元、0.09亿元、0.30亿元和0.24亿元。且过去四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0.09亿元、-0.89亿元、-1.69亿元和-0.79亿元。需要靠登陆新三板后融到的近11亿元,维持企业生存发展,等待市场时机成熟。

此外,有多位专家表示,氢能制取过程中如何从“灰氢”过渡到“蓝氢”和“绿氢”,从源头上实现可持续;如何实现低成本的制取和储运,回答“朱棣文之问”;如何由“看得见的手”推动,过渡到市场主导,实现产业化。都将是氢能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反复思考的问题。

相关文章

  • ICIS:两会“30·60”目标将加速能源化工行业产业链规范与创新

    2021年03月26日关于ICIS:两会“30·60”目标将加速能源化工行业产业链规范与创新的最新消息:中国上海,(2021年3月24日)当两会热词"碳达峰"与"碳中和"加速出圈后,自2013年就进入中国碳市场的ICIS中国市场开发总监徐蓉表示,"30·60"目标将进一ICIS:两会“30·60”目标将加速能源化工行业产业链规范与创新

    标签:
  • 监测电化学储能技术的创新:一种基于专利的方法

    2021年03月24日关于监测电化学储能技术的创新:一种基于专利的方法的最新消息:导读慕尼黑工业大学的一项新研究表明,亚洲开发商在储能系统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并远远超过美国和欧洲的竞争对手。慕尼黑工业大学(TUM)的一项新研究显示,近年来电化学储能技术的专利申请数监测电化学储能技术的创新:一种基于专利的方法

    标签:
  • 天津展抢先剧透,骑幻重磅产品矩阵线上揭幕

    天津展抢先剧透,骑幻重磅产品矩阵线上揭幕, 作为电动车行业最大规模性的行业展会,时隔一年,天津展再度回归。懂行的经销商们早已安排好行程,准备在天津展一窥“后疫情时代”的行业动向。天津展抢先剧透,骑幻重磅产品矩阵线上揭幕

    标签:
  • 现状:华北热电联产供热设备容量超东北

    2021年03月26日关于现状:华北热电联产供热设备容量超东北的最新消息:热电联产是一种有效的能源利用方法,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政策推动下,各地区热电联产不断发展。2019年华北地区热电联产供热设备容量首次超过东北地区,主要是山西省太原市加大清洁现状:华北热电联产供热设备容量超东北

    标签:
  • 四段颠覆性新品“亮剑” 赢合科技再引锂电设备新趋势

    全球电池行业规模最大的展览会——“第十四届中国国际电池技术交流会/展览会(CIBF2021)”在深圳会展中心盛大开幕!来自全球1300余家电池、设备、材料及相关配套企业参展,集中展示近三年来全球范围内电池行业所取得的优异成果。四段颠覆性新品“亮剑” 赢合科技再引锂电设备新趋势

    标签:
  • 浙江电力市场化改革再深化

    2021年03月26日关于浙江电力市场化改革再深化的最新消息:近日,浙江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省能源监管办联合印发《2021年浙江省电力直接交易工作方案》(下称《工作方案》),我省今年电力市场化交易正式拉开序幕。《工作方案》显示,2021年浙江电力市场化改革再深化

    标签:

热门排行

编辑推荐

扫一扫关注最新新能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