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新能源要闻
  3. 正文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北段已全线贯通

 2021-04-08 22:53:26  来源:互联网 

秋风习习,寒意渐浓。随着天气的逐渐转凉,今冬天然气保供的战役也已打响多时,在此之际,天然气供应方面再传喜讯:10月16日上午,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以下简称“中俄东线”)黑河—长岭段(北段)全线贯通,我国东北方向首条管道天然气进口通道正式打通。据悉,12月1日,该管道将正式接收俄气,当年将引进50亿立方米天然气,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天津、北京等地将直接受益,对东北、京津冀地区今年冬季天然气保供和打赢蓝天保卫战具有重大意义。

首期按每年50亿立方米供气

中俄东线是我国四大油气战略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对于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中俄东线也是党中央、国务院决策建设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项目,是中国石油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推进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建设的重大举措。

2014年5月,中国石油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签署《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合同约定总供气量超过1万亿立方米、年供气量380亿立方米,期限30年。随着合同的签订,中俄东线黑河—长岭段工程也于2015年6月29日启动试验段建设。资料显示,中俄东线的气源来自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科维克金气田、恰扬金等气田,该管道北起黑龙江省黑河市,途经黑龙江、吉林、辽宁等9省,南至上海,管道全长5111千米,其中,新建管道3371千米,利用在役管道1740千米。该工程由中国石油管道公司负责建设和管理,工程分黑河—长岭、长岭—永清、永清—上海三段建设和核准。其中黑河—长岭段包括一干三支,管道全长1067千米。

2017年12月13日,中俄东线北段工程开始全面加快建设,在经历了六百余天的奋战后,2019年10月16日上午,松原境内的施工现场机器轰鸣,焊花飞溅,9时56分,黑河—长岭段最后一道焊口焊接完成,标志着北段全线贯通。

据中国石油管道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姜昌亮介绍,从今年12月1日起,俄罗斯开始通过中俄东线向我国供气,首期按每年50亿立方米供气,最终达到每年380亿立方米供气量。

据悉,中俄东线黑河—长岭段工程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的天然气长输管道工程,由于地理环境等方面的原因,使得该工程在建设之时也面临了诸多困难。如该工程沿线林地密布,冬季最低气温达零下40摄氏度,夏季又面临大面积沼泽湿地,极高的施工难度与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为管道建设带来巨大挑战。同时,该项目也我国首条智能管道试点工程,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应用最多,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最高,需要开展大量的探索和实践。

在此背景下,参建项目的广大科技人员和施工人员积极探索,砥砺奋进,先后攻克管材制造、管道断裂控制、管道施工装备国产化等一系列技术难题,首次应用1422毫米超大口径、X80高钢级、12兆帕高压力等级等高规格管材和高难度施工参数,突破了国外技术壁垒,管道核心控制系统和关键设备全面实现国产化。中俄东线也成为我国加快技术和装备国产化的代表性工程。

同时,中俄东线也是我国创建“智能管道、智慧管网”的样板工程。这一工程首次实现了管道建设关键工序远程实时监控,全过程数据采集、分析、预警的智能工地建设,着力开展管道实时泛在感知、系统分析等工作,努力实现复杂天然气管网的全区、全时域优化运行。

另外,中俄东线还按智能管道“三全”目标进行建设,“智能工地”系统全面采集建设数据,数字虚拟管道与实体管道同步建成,为全智能化运行和全生命周期管理奠定了基础。在中俄东线施工中,首次全面推广机械化作业,主要包括全自动焊接、全自动超声波检测、全机械化防腐补口,以施工技术革新保证工程质量,减少人员劳动强度,提高施工效率,满足数字化移交要求。

中俄东线也是我国一项绿色环保工程

中国石油秉承环保优先理念,在北段通过缩窄机械作业带,减少了树木砍伐,管沟回填及时恢复植被,特别在江河湖泊、森林路桥等环保高敏感区,采取涵洞、盾构穿越等技术手段实现绿色管控,保护了“绿水青山”的原始风貌。

对于增强我国冬季天然气保供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距离12月1日正式输气还有逾一个月的时间,对此,中国石油管道公司中俄东线工程项目部副经理冯东介绍,这段时间内将主要做好自动化控制调试等工作,正式投产后沿途各省区市都会受益,原来一到冬季供气都比较紧张,俄气进来后可以给予可靠的保障、减轻地方供气上的压力。

据了解,目前我国北方地区已陆续进入供暖季,而随着清洁供暖等工作的推行,也使得天然气在冬季供暖中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在此背景下,保障天然气的充足供应也成为油气企业冬季的重点工作之一。此时中俄东线北段的全线畅通无疑也为我国油气企业天然气保供工作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对此,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中俄东线北段的全线贯通对于缓解我国天然气供应紧张具有重要意义。

“中俄东线北段的贯通使得我国东北及京津冀地区成为直接受益方,可进一步优化这些区域的用气结构,形成相对稳定的供气渠道,弥补天然气的供应缺口,增加天然气的供应量,满足一定的天然气增长的速度,对于增强我国冬季天然气保供能力和打赢蓝天保卫战意义重大。”林伯强同时指出。

据了解,中俄东线工程分北、中、南三段建设,整条管线与东北管网系统、陕京系统、西气东输系统互联互通,共同组成纵贯南北、横跨东西、连接海外的天然气管网格局,加快了“全国一张网”建设。整条管道初步计划2023年建成。工程建成后,可向东北、环渤海、长三角地区稳定供应天然气资源。在减少污染物排放方面,届时每年也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42亿吨、二氧化硫排放量182万吨

相关文章

  • ICIS:两会“30·60”目标将加速能源化工行业产业链规范与创新

    2021年03月26日关于ICIS:两会“30·60”目标将加速能源化工行业产业链规范与创新的最新消息:中国上海,(2021年3月24日)当两会热词"碳达峰"与"碳中和"加速出圈后,自2013年就进入中国碳市场的ICIS中国市场开发总监徐蓉表示,"30·60"目标将进一ICIS:两会“30·60”目标将加速能源化工行业产业链规范与创新

    标签:
  • 监测电化学储能技术的创新:一种基于专利的方法

    2021年03月24日关于监测电化学储能技术的创新:一种基于专利的方法的最新消息:导读慕尼黑工业大学的一项新研究表明,亚洲开发商在储能系统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并远远超过美国和欧洲的竞争对手。慕尼黑工业大学(TUM)的一项新研究显示,近年来电化学储能技术的专利申请数监测电化学储能技术的创新:一种基于专利的方法

    标签:
  • 天津展抢先剧透,骑幻重磅产品矩阵线上揭幕

    天津展抢先剧透,骑幻重磅产品矩阵线上揭幕, 作为电动车行业最大规模性的行业展会,时隔一年,天津展再度回归。懂行的经销商们早已安排好行程,准备在天津展一窥“后疫情时代”的行业动向。天津展抢先剧透,骑幻重磅产品矩阵线上揭幕

    标签:
  • 现状:华北热电联产供热设备容量超东北

    2021年03月26日关于现状:华北热电联产供热设备容量超东北的最新消息:热电联产是一种有效的能源利用方法,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政策推动下,各地区热电联产不断发展。2019年华北地区热电联产供热设备容量首次超过东北地区,主要是山西省太原市加大清洁现状:华北热电联产供热设备容量超东北

    标签:
  • 四段颠覆性新品“亮剑” 赢合科技再引锂电设备新趋势

    全球电池行业规模最大的展览会——“第十四届中国国际电池技术交流会/展览会(CIBF2021)”在深圳会展中心盛大开幕!来自全球1300余家电池、设备、材料及相关配套企业参展,集中展示近三年来全球范围内电池行业所取得的优异成果。四段颠覆性新品“亮剑” 赢合科技再引锂电设备新趋势

    标签:
  • 浙江电力市场化改革再深化

    2021年03月26日关于浙江电力市场化改革再深化的最新消息:近日,浙江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省能源监管办联合印发《2021年浙江省电力直接交易工作方案》(下称《工作方案》),我省今年电力市场化交易正式拉开序幕。《工作方案》显示,2021年浙江电力市场化改革再深化

    标签:

热门排行

编辑推荐

扫一扫关注最新新能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