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汽车快讯
  3. 正文

合资自主年考:成气候尚早 纷做新能源

 2021-04-21 05:53:08  来源:互联网 


  提要:今年和明年其实都是合资自主的试探期,很难有较多的产品问世。合资自主真的要成气候,恐怕要在5年左右的时间。这其中还要保证车市不至于太差,不要出台不利合资自主的政策,而且合资自主作为新能源的载体,也不能成为幌子。

  合资企业打造并推出自主品牌,以广汽本田理念的首款车S1为开端,满打满算,也仅仅是半年刚过的事情,合资自主这个新生事物半年多来,虽然还远远未被中国消费者所广泛接受,但合资企业打造自主品牌上所折射出来的变化,比如销量并不佳,比如新的合资自主品牌纷纷瞄准新能源等,让合资自主的前景更加神秘莫测。

  其实,截至目前,合资自主真正上市的车型,就是理念S1和上汽通用五菱的宝骏630,况且后者还非常忌讳别人叫宝骏630为合资自主。在合资自主还未推出多少车型之前,合资自主的现状、前景以及是否会对自主品牌造成冲击,都还很难讲。

  5年后恐有望成气候

  其实业界之所以带着复杂的心情探讨合资自主,主要停留在合资自主的性质和技术来源之上,再者,由于合资自主一般定位在合资品牌之下,中国业界担心的是合资自主将对传统自主品牌构成巨大冲击,扼杀自主。

  合资自主的先行者理念S1月均2000多辆的销量,其实说明了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对合资自主本身具有很大的警示作用。

  一是合资自主是一个全新品牌的塑造,而且每一个合资自主车型的推出上市,都是在没有任何品牌积淀的基础上的,即使广本的理念品牌提出到如今已有好多年,但品牌的塑造却从零起步,所以对产品带动很小,这将是今后其他合资自主同样遇到的问题。

  二是产品技术和平台的来源。冀望拿过时车型装扮装扮来换取中国消费者喜欢,看来并不被领情。即使有前车之鉴,但人们能猜测到,今后的合资自主在宣传上,必将从技术平台、中方研发能力以及采购上大做文章。

  明年上市的东风日产启辰在前期品牌宣传时,已经考虑到了这些问题,但由于合资自主定位低,并不是合资企业真正的主战场,因此,成本等因素将考验合资自主推推出产品的技术、外观等的包装以及策划能力。这就必须要摆脱“挂羊头卖狗肉”之嫌。

  三是渠道建设以及经销商盈利能力,又是一大考验。迫于前期车型少而且刚入市,理念初期并没有单独建网,宝骏由于主营为微车,轿车建网不可避免因此单独建网,启辰则明确明年在单独的网络销售,这些初期经销商可能主要是从原母合资公司吸引而来,因为只做合资自主品牌的独立经销商很难保证盈利能力。

  按照发展阶段,今年和明年其实都是合资自主的试探期,很难有较多的产品问世,制约合资自主发展的上述问题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事情,因此,合资自主真的要成型成气候,恐怕要在5年左右的时间。这其中还要保证车市不至于太差,不要出台不利合资自主的政策。

  合资自主新能源不要成幌子

  第一批合资企业宣布要做自主品牌后,第二批跟进的企业有一大特色,都把新能源作为合资自主的一大载体。

  比如北京现代(年底发布品牌)、东风日产启辰(前期5款车型必有新能源车)、一汽-大众开利等,都将电动车作为主攻的一个方向。在聆风无法国产的大局下,日产在中国的事业计划果断地提出,日产电动车的国产则由启辰品牌承担,聆风则将以进口车的形式两线作战;而一汽-大众和北京现代就更加直接,北现自主品牌首先发布的,就是电动车;而一汽-大众开利似乎从品牌落地就是以电动车的形式为载体的。

  即使有些合资自主品牌还未推出,也未有成型的产品规划,但以合资自主品牌去打造以新能源为代表的电动车,似乎成为了合资企业的一个方向。

  这一方面反映了合资企业真正做自主品牌并不是非常自信,或者说是否值得去做?二是外资电动车进入中国正难寻落地最佳地点和载体,合资自主成为了一个恰逢时机的载体。

  除了逢迎中国新能源车的政策需要外,合资自主在发展初期就导入电动车,这确实是一种走捷径的方式,不需要等待合资自主做好品牌、打下市场基础后再推电动车,这或许是合资自主另辟蹊径的一种思路,就连一些还未做轿车打算进军轿车行业的企业也是如此,不久前,据一个正在蓄谋进入轿车行业的商用车企业内部人士透露,它们的轿车项目也是从新能源车切入。

  市场需要什么就做什么,政府导向也是,发改委高层炮轰丰田新能源方面给予合资企业的帮助保守,其实就是合资企业不敢滞后新能源车的例子。

  利用合资企业的自主品牌迅速切入新能源领域,大家几乎在一个市场、政策空间的起跑线上,这解决了外资品牌导入新能源车的成本、政策难度,这对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再度形成压力。

  其中有一点值得关注,对于合资企业的中方来说,新能源的重任其实一般都在集团层面承担,合资企业除了要卖好传统产品外,打造自主品牌就是为了降低成本,挤占低端市场。如今新能源的大势到来,多数合资自主品牌在规划还未出台、或者刚刚推出产品的时候,就要兼顾新能源车,这无形中在打造品牌方面有了不同的市场环境,也为合资自主蒙上了更多未知色彩。

  由于平台车型从老旧嫁接,在合资自主产品目前并不被看好的前提下,合资自主的新能源不应该成为幌子,而是应真正瞄准未来。

 

相关文章

  • 合资自主年考:成气候尚早 纷做新能源

    合资自主真的要成气候,恐怕要在5年左右的时间。这其中还要保证车市不至于太差,不要出台不利合资自主的政策,而且合资自主作为新能源的载体,也不能成为幌子。

    标签:
  • 新凯美瑞的变与不变

    从11月21日起,在广汽丰田生产了5年零7个月的第六代凯美瑞正式停产,垂直换代的第七代凯美瑞批量从生产线上驶下来。

    标签:
  • 我国新能源汽车可能免除摇号限行等限制

    昨日,记者从科技部获悉,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改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试点城市在落实好中央试点政策的同时,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鼓励政策,落实免除车牌拍卖、摇号、限行等限制措施。

    标签:
  • 新能源车产业进入实质发展阶段

    业内人士认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由冷变热,厂商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大,在巨大的市场机遇面前,政府与企业的联合推动,新能源车将进入快速的发展阶段,成为明年车市中的亮点。

    标签:
  • 解析:中央为何对新能源汽车转趋谨慎?

    战略新兴产业承载着中国争夺未来产业制高点的重任,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财税政策和各利益集团的激烈博弈,往往被视为“唐僧肉”,被各方虎视眈眈,新能源车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

    标签:
  • 上汽欲投60亿占领20%新能源车市场

    在上周于广州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开幕的首届中国国际绿色创新技术产品展上,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在华南地区展出了荣威新750H ybrid混合动力轿车、荣威E50纯电动轿车和上海牌燃料电池轿车等三款新能源汽车。

    标签:

热门排行

编辑推荐

扫一扫关注最新新能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