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新能源人才
  3. 正文

高纪凡

 2021-04-22 18:53:41  来源:互联网 
高纪凡

个人简历 


  高纪凡,1965年出生,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1985年获南京大学化学学士学位,1988年毕业于吉林大学,获物理化学硕士学位。

  高纪凡曾创办了武进协和精细化工厂并负责其管理工作达五年之久。在此之前,他创建了第一家公司,广东顺德富有洗涤剂厂并负责管理工作,长达四年时间。

  1992年,南京大学硕士生高纪凡回到故土常州创业,成立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当他获悉到2010年,美国要在商住建筑、办公大楼安装100万套太阳能光电系统进行屋顶发电时,高纪凡敏锐地感到:利用太阳能技术打造天人合一的人居环境,市场前景和社会效应都无可估量。

  1997年底,常州天合应运而生。1998年初即从日本引进生产线,用最快的速度开始了铝板幕墙的大规模生产。

  2006年12月,天合光能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并于2007年6月成功引入资本。

  高纪凡目前担任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太阳能建设委员会副主席和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新能源商会常务副主席。常州市太阳能学会理事长、常州市政协常委、常州工商联副会长。

半路出家


  一开始高纪凡师从已故的中科院院士唐敖庆先生,而且他确实是打算做化学添加剂并打算将其发扬光大的。

  然而,1997年签订的《京都议定书》使他认定了各国需要新型能源来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同时继京都议定书后,美国克林顿签署了《百万屋顶光伏计划》,这个判断让他做了当时很多人不解甚至觉得疯狂的决定——1998年,并非太阳能专业出身的高纪凡,却成立了全国、乃至全球最早一批光伏企业,天合光能。

  一座“太阳房”就是一个独立的电站。为了给偏远的乡镇、村落,甚至远离村落独户而居的农牧民带去光明,高纪凡和他的天合人以让太阳的光能,温暖、照亮每一个角落为人生使命。

  以人无我有卓然于市场,高纪凡是将氟碳铝板幕墙引入内地的第一人。

  高纪凡貌不惊人,思想却很前卫,老爱做一些不合常理、异想天开的事。

  选择人生时,因“中国不缺写书做学问的人,缺的是把知识转化成财富的企业家”,他告别读博士做学问的人生坦途,钻到广东的一间陋室里,开发出8个填补国内空白、替代进口的化工新产品,成就了“下海”后的第一个精彩;因从江南乡间的田垄中走出,还想把根须深扎在家乡的沃土中,就放弃了到美国深造的机会,虽然已办妥到大洋彼岸的一应手续;因要搭一个科技产业化的平台,他把所有的钱甩进了企业,一家人甘居陋室。

  选择商机时,听说欧美国家已在使用一种新的建筑外装饰材料———氟碳铝板幕墙,就下决心不惜重金引进。这种产品所具备的优越性能和市场竞争优势,当时连很多建材专家都不甚清楚,但嗅觉灵敏的高纪凡却决心要吃这个“螃蟹”,做把氟碳铝板幕墙这个新产业引入常州的第一人。其实不仅仅是常州,当时除了深圳有一家外资企业外,内地还无其他企业进入这个新兴行业。  

 1997年底,常州天合应运而生。1998年初即从日本引进生产线,用最快的速度开始了铝板幕墙的大规模生产。

  书生下海,须兼具专业知识和商业智慧,才能成其大器。高纪凡志在做专家型的企业家,而不只是研发新产品的专家。

  知识分子“下海”的优势在哪里?  

 高纪凡认为,他从书斋和学历中获得的收益,并不仅仅只是“理学硕士”的头衔所标志的专业背景。更重要的是多年寒窗苦读,培养训练出来的思想方法和运作能力。读书使他有了开阔的眼界,开放的胸怀,使他具备了从纷乱复杂的矛盾中理清头绪,明确方向的分析力、洞察力,以及审时度势,把握机遇、当机立断做出抉择的魄力和能力。

  正是这样的素质和能力,使转产入行刚一年的天合,拿下的第一个项目竟然是北京标志性建筑之一的中央军委大楼外墙装饰工程。实事求是地说,这次中标并没有太激烈的竞争。国内氟碳铝板幕墙生产刚刚起步,苛刻的设计要求,已使意欲一争者或望而却步,或被自然淘汰出局。有些厂家即使有实力一拼,要完全消化理解设计要求也须假以时日。而此时,天合已全国独此一家地率先拿出了能满足设计条件和要求的样品,于是当然地成为无人能与之匹敌的中标者。  

  天合名气大增,被誉为“黑马”,一跃而成为该行业华东老大。订单滚滚而来,华彬国际大厦、南京国税大楼、人民日报编辑大楼的外墙或屋顶都纷纷选用了“天合造”。

  人们早就注意到了这样一个现象,投笔从商的书生不少,但真正成为大家的不多。其中一个原因是知识分子们很难跳出就知识论知识,就技术谈技术的窠臼。而高纪凡跳出来了。他用市场的眼光看技术,用技术的价值分析市场。不仅能对和他的专业紧密相关的产品做出决断,同样也能对专业以外的产品和产业进行分析和判断。所以他不仅在产品研发中,而且在市场把握上,都措置自如,游刃有余。

  “天合研制成功中国首座‘太阳房’”在中央电视台旧闻新播。顺应大势,引领潮流者必得天时与地利。

  2001年1月,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节目中播出了一条新闻: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成功研制出我国首座“太阳房”。这实际上是4个多月前的一桩“旧闻”。因为国际奥委会官员到北京考察奥运会筹办情况,中央电视台记者专程从北京赶到常州调片,在国际奥委会官员抵达北京的当晚,作为中国开发新能源的成功范例,和“绿色奥运”精神的具体体现,被再次重点播出。

  这座所谓的“太阳房”,即“太阳能源建筑系统”样板房,将太阳能发电功能和建筑材料结合在一起。室内没有一个外接电源,所有电器全靠太阳能发电。完全达到了国际上“零能建筑”的指标。被中国世界纪录协会认定为中国第一座太阳房,创造了新的中国纪录。这是中国太阳能建筑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也是高纪凡在他的氟碳铝板幕墙事业如日中天,企业正以50%的高速度超常规发展的时候,做出的又一个出人意料的抉择。

  那时铝板幕墙作为建筑外墙新宠,处在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蜜月期。高额利润和巨大的市场需求吸引为数不少的企业正改弦更张,拼命地向这个行业聚集。高纪凡和他的企业作为行业排头兵,已拥有很高的资信度和很大的市场占有率。而他却要另辟蹊径。做企业的人怎能放着大把的现钱不挣,去搞那还是雾里看花、前景不明的光伏发电呢?而且,那是一个电供大于求的年代,电网上现成的电还卖不出去,谁需要你开发不知性价比如何、有无市场竞争力的太阳能?

  虽然几乎没有人理解、支持,但高纪凡坚信自己这一步棋没有走错。他早就意识到,行业迅速膨胀的结果将是市场的迅速饱和,企业发展空间将越来越小,恶性竞争将日趋剧烈。何况,他的转产并不完全是重打锣鼓另开张,而是在现有产品的属性上进行逻辑延伸,即在建筑外墙上再增加利用太阳能发电的功能。这不仅能继续发挥优势,保持“第一人”的地位,还能有效避免雷同,从恶性竞争中突出重围。这不仅不是对本业和优势的背弃,而是进一步的发挥和提升。  

  目光锁定太阳能,支撑最终决策的资讯便源源而来:克林顿在美国实施“百万屋顶计划”———到2010年,全美的商住建筑、办公大楼安装100万套光电系统,利用太阳能屋顶发电;“世界太阳能高峰会议”倡议在全球无电地区推行利用太阳能发电的“光明工程”;我国政府提出到2010年,要利用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和小水电技术解决2300万边远地区人口的用电问题,这就是科技型企业家脑、眼、心并行的优势。

国际化的碰撞


  天合的资本国际化道路是自觉的,不是风险投资推动,2002年天合光能就为上市做着准备,直至2006年,天合一直在走资本国际化、人才国际化道路,在常州的天合光能总部,来自15个国家的人才聚集在一起工作,其中大多数都拥有在世界五百强企业的工作经历带来了各个优秀企业的国际化管理思想和管理体系。当然,这些人才来自不同国家,拥有不同的习惯、经历和办事方式,伴随而来的国际化碰撞是在所难免的,但这种碰撞后的共融是高纪凡最为看重的。去芜存菁,广纳百家,才是一个国际化公司的生存之道。

  对于业界的“两头在外”的说法,对天合光能来说,实际上是并不成立的,因为天合光能是一个国际化的公司,不应该把眼光局限于国内而应放眼全球市场。

  登高望远,天合有了海纳百川的胸怀,也自然有了放眼天下的气魄,从2004年开始,天合就开始实施产业链垂直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建成并扩大了组件安装和单晶生产基地,到2007年一季度正式完成了能够涵盖硅棒、硅片、电池、组件生产和系统集成的垂直一体化产业链,进一步优化和控制从硅棒到组件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协同优化的工艺将会进一步降低成本,同时也将整体提高产品质量和公司盈利能力。这一模式在业内被认为是目前最有竞争优势的产业模式,在其它一流太阳能垂直一体化企业如REC和德国的SolarWorld公司都得到了充分验证。目前在全球光伏行业中,能够做到垂直一体化的企业不多,而天合是其中一家。

  天合已在向超一流企业的目标迈进:以我示范而制定标准,和只能遵循别人的标准,是企业在市场上是否起主导作用的试金石和分水岭。“王者风范”者,乃因“范”创风而王也。何况从来就有得标准者得天下,超一流的企业定标准的公论。

  不以成功为目标,可成功总与他相伴;不因财富而追逐,可财富常伴他左右。

  高纪凡对抉择的风险有什么心理准备?承受着多大压力?关心高纪凡的人都关心这个问题。

  心里没有压力!觉得这事应该这么做,于是就坚决地去做。

  心态如此宽松,所以他才如此举重若轻。他敛财,因为企业必须以赢利为目的。他又视钱财如粪土,因为“千金散尽还复来”。在当学生时,因为传递两条化工原料求购信息,挣到了七、八万元现金。这对一个从贫穷中走出来的农家子弟来说,是从未见过的大钱。可他却满不在乎地把它挥霍在约两个师兄弟南下考察的旅途中;几年后他又怀揣着几十万人民币从深圳回到常州,按当时的市价可买好几套豪宅。但又毫不犹豫地将其全部用于创业。

  对个人物质生活,他没有什么欲求;他自信,失败了还可从头再来。所以他不守财,且爱散财。天合骨干员工都持有公司股份。他认为有恒产者,才能有恒心。这一方面可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创造更多财富;另一方面天合财富本来就是员工共同创造的,应该由大家分享。

  当初高纪凡坚决转产的另一个良苦用心是,他盼望他的技术和财富,能更多地惠及普通百姓。2001年,高纪凡的光伏电站刚刚问世,就通过常州市科委捐赠给拉萨市16套光伏发电户用系统。他中标承接了西藏昌都地区11个县40个乡光伏电站工程建设任务后,不仅竭心尽力地为照亮昌都的每个乡镇奔波劳碌,还慷慨解囊,捐资60万元,援建西藏天合光彩小学和支持西藏的社会教育事业。为回报家乡父老,最近又捐资100万给常州市光彩事业促进会……高纪凡愿意这样做,也有底气这样做。因为天合已占领了行业技术制高点,就像战场上的将军,抢占到有利地形,胜过雄兵百万,军威士气大振。天合团队的智慧和头脑,是一座座挖不完、掘不尽的金山银山。

  目前,高纪凡研发出的“太阳房”还只是技术储备,天合还未能从中收回研发投资。但他坚信,本世纪能源结构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光伏发电将作为最具可持续发展特征的能源技术受到社会和市场的广泛欢迎。中国“光明工程”在“乡乡通”之后,还将走向村村通,户户通;到那时,“太阳房”必然大放异彩,天合光能将大大造福于百姓。

相关文章

  • 高纪凡

    高纪凡。个人简历 高纪凡,1965年出生,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1985年获南京大学化学学士学位,1988年毕业于吉林大学,获物理化学硕士学位。高纪凡曾创办了武进协和精细...

    标签:
  • 刘晓平

    刘晓平。刘晓平,男,1956年4月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重庆建筑学院(现重庆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1989年毕业于河海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1991...

    标签:
  • 方朋

    方朋。百科名片方朋,男,上海市人。现任晶澳太阳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方朋2008年到2010年在百世德太阳能高科技公司执行总裁,将一个新创公司在18个月内发展为世界知...

    标签:
  • 林伯强

    林伯强。简介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经济学博士(Santa Barbara)。曾经担任亚洲开发银行(ADB)主任能源经济学家,现任新华都商学院副院长,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

    标签:
  • 周乃君

    周乃君。周乃君,湖南临澧人,1963年9月出生。1986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热物理专业,1989获东南大学热能工程专业硕士学位,2003获中南大学热能工程学科博士学位,2...

    标签:
  • 姜舒

    姜舒。姜舒,高级工程师,现任湖南省煤炭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重庆大学采矿系本科毕业,先后任涟邵矿务局土朱煤矿机电技术主管、工程师,湖南省煤炭厅机动处副处长、综合利用多...

    标签:

热门排行

编辑推荐

扫一扫关注最新新能源资讯